第23部分(第2/4 页)
做官。
曾华开始在汉中将士官营改设为武备预备学堂,招收乡学读完者或军功者子弟或军中阵亡遗孤,十六岁合格者或入军中任见习士官,或考入由教导营改设的武备学堂,就读四年后入军中任军官。
不过在这之前,曾华进行的是军制改革,因为他知道军队是他所有权力的基础,所以还在蕴量新政的时候军改就开始了。
军改最主要的是以长水军、预备长水军和增招的原屯丁为基础,以士官营和教导营出来的士官和军官为骨干,将原蜀军精锐、蔺谢两族青壮共计两万五千人混编在一起,先训练一段时间,再择优共编为三个军,另选两千精锐被编为左右护军营,以为曾华的亲军。
每军的架构也做了调整,还是以十人为一什,三什为一哨,三哨加旗手、号手计百余人为一队,三队三百余人为一屯,三屯连旗卫队等计千余人为一营,三营加一队陌刀手队等为一厢,左右两厢六千人为一军,也叫做一军团。各级主官依次为什长、哨长、队长、屯长、营统领、左右厢都统领和军团长。而每队依例开始设书记官,掌军法、军功记录和士气军心。
如此算下来,还余下五千余人,全部被打发到地方守备部队去了。
地方守备部队的编制,曾华基本上是按照唐朝的府兵制来做的。暂时设六个折冲府,置六名折冲校尉统领。每府下辖一千名由各地民兵选拔而来的府兵,编制如营,下面的编制跟正规厢军一样。折冲府和厢军一样直接受镇北将军府管辖,地方无权调度。
柳畋表为宣威将军领第一军团长,驻沔阳,张渠被表为武毅将军领第二军团长,驻成固,徐当为武烈将军领第三军团,驻西城,均实行军屯。
地方实行府兵和民兵制后,各地各户青壮每年在农闲的时候必须参加一段时间的民兵训练,自备武器。而民兵中优秀者按照比例被选拔出来,成为府兵。折冲府一般都是驻扎在郡城附近,一般都是服役五年,服役期间没有月饷,自备兵器,由朝廷供给日常粮食,但是在其服役期间对他的家里是免除一切赋税的。从府兵退役后,照旧参加每年的民兵,但是一旦有战事,折府奉令征集,就必须重新参加府兵。
曾华的军制改革核心就是要让自己牢牢抓住正规军和地方军队的兵权,为接着进行的“新政制度”打好基础。所以,在曾华握紧枪杆子之后,立即开始施行已经策划好细节的新政改革了。
对军制做了一点修改!
正文 第二十五章 梁州 3
更新时间:2009…1…7 0:14:36 本章字数:5446
五月,伪赵麻秋与石宁复帅众十二万进屯河南,刘宁、王擢略地晋兴、广武、武街,至于曲柳。六月,辛酉,大赦。秋,七月,林邑复陷日南,杀督护刘雄。隗文、邓定等立故国师范长生之子贲为帝而奉之,以妖异惑众,蜀人多归之。
…引言摘述
时间很快到了永和三年八月间,这数月间曾华前所未有的忙,比以前做典农中郎护长水校尉将还要忙。头两个月,他一边制定“新政”制度,一边训练整编后的梁州军。在新政改革大纲出来以后,他和心腹谋士车胤、毛穆之等人商量了十几日,将细节修改了又修改,然后开始在各郡县推行。
任何新政都会遇到阻力和反对,这个是曾华等人所预料到的。这股阻力也正如他们所预料的一样,主要来自巴西、巴、涪陵三郡,尤其是巴西郡。
在曾华的“新政”中,受到关注和反对最大的应该是均田赋税制,而最大的反对者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的豪族世家。他们不愿看到百姓都有田分,也不希望赋税按照田地亩数来征收,这样的话他们的损失就太大了。
在汉中、上庸和晋寿三郡本来就没有什么豪族世家,就是留下的几个在曾华嫡系势力的包围下也是势单力薄,起不了什么大风浪。而在豪族世家较多的巴西、巴、涪陵三郡中,由于大家都是刚刚归附过来,需要夹着尾巴做人,加上曾华没有强行征收他们的土地,而对于他们属下少则百余,多则上千的部曲奴仆则采用赎买制。但有部曲奴仆可自请上书官府,由官府出钱将他们从豪族世家手里赎买出来,另迁他地授田耕种,在交纳数年赋税之外的“赎买金”之后,他们就和平常百姓一样了。
如此一来豪族世家就找不到借口起事造反,但是小动作还是要弄一下的。于是三郡的豪族世家一边在地方大动手脚,阻挠新政推行,一边纷纷派人到江陵甚至建康活动,上书朝廷,控诉曾华在梁州乱政。
但是这个时候的桓温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