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第3/4 页)
定会力劝主公励精图治,参与天下争霸,可如今,二公子也好,三公子也好,都抵挡不住兖州曹操或豫州刘备大军,车骑将军吕布之天下无敌精骑,已出代郡、上谷郡,威逼幽州诸郡,顺势而下冀州,只是早晚问题,在这个时候,主公不早作打算,待得朝廷大军兵临城下,可就为时已晚矣。”
“可是,”袁谭争辩道,“唉,可是我与车骑将军之间,颇有些怨隙,归顺朝廷,日后岂非……”
“主公此虑大过矣,”郭图笑答道,可他旋即意识到,这个时候,老主公袁绍可是尸骨未寒,露笑可是大大不妥,忙收敛笑容,“且不说主公归顺朝廷后,即是大汉朝臣,朝堂之上,亦有诸多重臣,皆是袁家故吏,就算是无此因素,想那车骑将军吕布,如无容人胸襟,如何能在数年间,力挽狂澜,扶大汉于既倒?”
“况且,”郭图强调道,“车骑将军吕布,如想要不利于主公,攻破邺城之日,在太原,在长安,有的是时机,何须等到主公率众归顺朝廷之后,收受天下赞誉之时?”
袁谭闻言细想,倒也觉得的确如此,当年在吕布攻破邺城时,也并未为难他和二弟袁熙,以及一应家眷,即使后来滞留太原和长安时,不但一应衣食住行用度均无所缺,就是平时走亲访友,也丝毫未受到吕布的刁难。
更多的时候,袁谭回想起来,好像他和二弟袁熙是被吕布给遗忘了一般,只是在河内被攻时,才想起来他们两个。
想到这里,袁谭深吸,长呼,终于看向郭图,沉声道:“先生所言,令谭茅塞顿开,当今之势,自立,无异于是死路一条,而与其投奔豫州刘备,莫不如归顺朝廷,既全大义,又保将来,嗯,我意已决,一应事项,尚须劳烦先生了。”
郭图亦是大喜,当即躬身一揖到地,恭敬答道:“主公但请放心,此事图定当竭尽全力,为主公,亦是为图,争取一应事宜!”
这个话,郭图就是答得非常直白,也让袁谭很放心,觉得郭图是个明白人,也是个聪明人。
既然决意归顺朝廷,那自然是要借着现今奇货可居的时机,争取到该得的利益,以及将来朝廷与车骑将军吕布对自己和家眷的保障,没有这些,归顺还是不归顺,又有什么不同呢。(未完待续。。)
ps: 感谢“木鱼叁豊”的连续打赏,非常感谢!
#晋王吕布传#
能坚持到现在,离不开各位的一贯支持,再有不到十章,本文就要完结了,新书正在准备之中,题材么,肯定不是历史文。说真的,历史文写起来太费劲了,还比较容易制约想象力的发挥,所以新书准备换个题材,请各位能支持,希望各位能喜欢。
我力争能做到 :“变的是题材,不变的是精彩”,唯有此,才能稍致我心中对各位大力支持的万千谢意!
感谢感谢!
323 落幕落寞
处于多事之秋的建安二年(197),以袁绍雄心勃勃地突破曹军封锁,渡过大河南下作为开始,却出人意料地,以袁绍身死,三子三分冀州,又分别落入吕布、刘备和曹操手中作为结尾。
这一年有着如此剧烈,而又出人意料的变化,令得天下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受到一股源自骨子里的寒意。
只是这股寒意,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那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汝南袁家。
汝南袁家,四世三公之赫赫威名,天下无论是士林,还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平头百姓,乃至是奴婢贱民,无人不知,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更是为袁家的显赫和权势,增添了无数的砖瓦基石。
可是,袁家由盛转衰,也就是董卓那个杀人魔头入洛阳那年开始的,至今,也就不过区区数年而已,数年的时间,袁家先是在洛阳的袁隗一家老小,被李傕在虎牢关上,当着袁绍的面,屠戮一空。
而今,汝南袁家最为杰出的两个后辈,袁绍和袁术,也已相继兵败身死,宣告着汝南袁家的落幕,留给世人的,除了落寞,感慨,兴叹之外,再无其他。
至于袁绍那三个“不成器”的儿子,分别归属于吕布、刘备和曹操后,在有识之士眼中看来,已是断无再重振袁家声势的可能。
只是袁谭兄弟三人的如此不同决断,也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袁绍的尸骨灵柩,终于可以归葬于汝南祖籍,与他那些显赫的先祖们团聚。
转眼间,建安三年(198)的春风,又已吹绿大河两岸。刚刚平静下来的天下,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天下情势的平静,并非是太平的到来,而是各大势力,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