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3/4 页)
构当中。
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型,就是将文件系统当成一个记录本,这个记录本的每一页都是一个文件,每页纸张上面印刷了一个特定的表格,上面分别填好了一些字段,例如“文件名”、“文件类型扩展名、“文件大小”、“权限”、“所有者”、“正文内容”等等。
想要创建一个文件,就只要在上面填写一下这些信息即可。
在记录本的最前面,有一个目录,分别记录着这些新创建的文件的名称和位置(即页号),要想找到某个已经存在的文件,只要对这个目录页进行查找就可以迅速找到所要找的文件。
当然,计算机中的文件系统设计,要比这个复杂很多。并且,通常情况下,一个文件的内容,并不仅仅只是存在一张页面上,有时候,文件过大,一张这样的页面装不下,必须使用多个页面才行,这就需要另外使用一个页面来维护一个“文件页面目录”,这个目录和最前面的那个目录类似,不过它保存的内容,是一系列的页面地址。使用程序对这个文件进行读取的时候,就需要根据这个目录,去分别读取那些页面。
而更复杂一点的,这个链式结构,可能不只两层,还有三层、四层,甚至更多层。
第397章 超大容量和速度
对于程序员来说,文件系统就是软件问题,一个好的文件系统,可以给整个系统带来非常大的性能优化。windows的文件系统最初是fat系列,例如fat16,fat32,后来又有一种升级型ntfs,而linux的文件系统是ext格式,它们的系统各有利弊,不过基本的原理相差不大。
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是保存在硬盘上的。
要想设计文件系统,必然和其存储设备的物理硬件结构——硬盘密不可分。
在计算机的早期,是没有硬盘这一结构的,对计算机编程,用的是打孔纸,将程序编制在打孔纸上,然后插入读取设备,从其中过一遍,计算机就将程序给读到了内存当中,然后再交给cpu去执行。
后来,盘式磁带出现,对于计算机存储设备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一盘磁带所能存储的数据,甚至以gb为单位,并且数据极为可靠,至少可以保存二十年以上,立刻成为unix系列主机数据备份的主要存储设备。
磁带作为存储设备存活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并且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格式,例如qic、dlt、slr等。
1953年的时候,ibm701计算机用了一种新的存储器——磁鼓,利用铝鼓筒表面涂覆的磁性材料来存储数据。由于鼓筒旋转速度很高,因此存取速度快,它是作为内存储器使用的
磁鼓的出现,给磁盘打下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在磁盘出现以前,还有一种过渡的存储设备,那便是磁芯。这是由美国物理学家王安1950年提出的利用磁性材料制造存储器的思想。然后福雷斯特则将这一思想变成了现实。磁芯存储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直至70年代初。一直是计算机主存的标准方式。
七十年代初期。软盘作为便捷的存储设备也出现在大家的眼中,这其实是ibm存储设备部门研发新的磁带设备无果之后的产物,由于其便捷性,后来软盘和软驱。成为了微型电脑的标准配置,直到现在。软盘也还在广泛使用。
实际上,早在1956年,世界第一台机械硬盘存储器就已经由ibm公司发明。其型号为ibm350ramac。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其体积有两个冰箱的大小,真是一个庞然大物。
没错,又是ibm,这个公司的确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公司,给计算机的发展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如果没有ibm。计算机要想达到今天这个水平,可能还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相对于当时已经比较流行的磁带、磁鼓和磁芯技术,这个庞大的硬盘简直就像是一个玩具,一个笨重的原始恐龙,但是其所使用的技术,却又是一个飞跃。
在计算机的历史上,所有设备都基本遵循一个由大到小的原则,首先是科学家们将设备的原型给做出来,证明其可行性,然后再针对这个原型不断地进行优化,微型化,最终进入实用阶段。
机械硬盘的结构大致是由磁盘和磁头组成的,磁盘不断地旋转,磁头不动的话,就能够在盘面上画出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磁道,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而磁头读取上面的技术,便是磁阻和巨磁阻技术,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