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3/4 页)
到最终的结果之后,也觉得实在是有点过于神奇了。
这就好像他在亲手从无到有地打造一部前所未有的神奇修炼功法。
以现在的科技,只要他自己不说,别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大脑里面存着这么一个东西,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紧密的仪器也探测不出来。…;
这个东西,真的可以媲美仙家法术之类的神技了。
克莱尔仅仅凭借一个“信仰勋章”就建立起了安格拉斯那样的宗教组织,林鸿要是将超脑系统给建立起来,也完全可以开宗立派。
林鸿展望了一下超脑系统诞生之后的情形,然后收回有些发散的思维。
现在,这96bit的数据在天眼存储器中的表面形式,只不过是一连串排列在一起的开关蛋白而已,这些开关蛋白以“开”和“关”的状态表示二进制位,要想读懂里面所蕴含的信息,还必须得进行一番转换,这一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关键的是,以什么方式展示出来。
虽然以林鸿现在的强悍记忆能力,直接阅读二进制代码,也勉强可以理解,但这样的效率实在是过于低下,并且非常不方便。简单的数据还能够一“眼”看明白,如果数据一多,大脑根本不够用。
最理想的表现形式,是像电脑那样,使用显示器将数据显示出来。
人体中可以充当显示器的奇怪是什么?
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眼睛。
电脑显示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画面进入眼睛,从而让大脑识别里面的信息。现在,林鸿直接就是对大脑进行操作,想要达到这一步,完全不用考虑那一步,直接让信息进入大脑即可。
问题是,如何让大脑直接理解里面的信号?
林鸿目前已经有了内视的能力。
他进入内视状态,然后将焦点集中在眼球处,对视觉信号进行微观“观察”,想要弄清楚对于外界的光线刺激,眼球是如何转换为大脑信号的。
不过,仔细观察了一阵之后,林鸿发现,眼球的处理信号的机制实在是过于复杂了,他根本无法用穷举的方式将这些信号转换机制一个个给列出来,这其中似乎还涉及到了一些智能处理机制,信号还没有传入到大脑中枢之前,就已经发生了改变,这给他的研究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
最终,林鸿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切入角度,他的这个方法根本行不通,大脑接受的信号是中途经过了处理的,根本不准确。
“对了!为什么一定要直接将信号传入神经中枢呢?直接对视网膜进行操作就行了。”
林鸿一拍脑袋,发现自己想得有点过于复杂了。
既然眼球的信号如此复杂,那么就不用管这些,将其当做是一个已经封装的api函数库就行了,直接对视网膜进行操作,然后让它自动去处理这些信号,完全不用管其中的实现细节。
这个道理在计算机中也是很常见的,底层的系统程序员们一般都会将复杂的实现细节封装起来,让应用程序员不用关心和硬件以及系统调用有关的东西,只需要知道,哪些函数可以完成什么功能就行了,编写程序的时候,想要实现某种功能,直接调用对应的函数就行了。
例如画图,在显示器上画出一条线,其本质是对显示器上面的像素点阵进行操作,将显示器上面的像素点阵进行编号,然后使用横纵坐标改变其颜色和两度,再将这两点之间的像素一次改变,这样就画出来了一条直线。
如果每次都这样去操作,实在是过于繁杂了。于是有程序员就将这个功能封装成一个函数,直接命名为line,可以接受两个x和y的坐标值,要画线的时候,就只要调用这个函数,并且带上坐标值就行了,使用者完全不用考虑其中的实现细节。…;
同样的道理,林鸿也不用管大脑是如何对视觉信号进行读取和解释的,他只要将焦点放在视网膜上,观察外界信号是如何刺激视网膜的,只要按照这个规律去形成特定图像,这样就能给大脑进行视觉信号输入了。
对视网膜的操作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在视网膜上,有一种被称为“光感受细胞”的细胞,可以对光线进行感应,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再传递出去。
林鸿要做的,就是模拟这个状态,建立起一个比特信号和光感受细胞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视网膜上的显示。
这样,只要有比特信号输入,就会在视网膜上面出现对应的信号,仿佛是眼睛真的看到了一样。
原理虽然简单,却又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