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谅于“旧党”,受尽磨难,病死他乡,死后还上了“元佑党人碑”,累及子女。
因此,常有喜爱苏轼的人,痛心疾首地说:“如果他能稍微改变一些,圆滑一些,糊涂一些,即使不能登上高位,但也可以免除灾难啊!”
只是,假如苏轼改变了自己的处世原则,他还是“苏轼”吗?
苏轼从没悔恨自己的处世原则,也没有整日里蓬头垢面、哭泣哀切,见人便“痛诉革命苦难史”。在他看来,自己种因,自己得果,实在没必要怨天尤人的。
倒是在历经无数的挫折打击之后,他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更加热爱生活,善待他人,享受着平凡生活的点滴快乐。在被贬惠州、海南之时,他的生活穷困到了极点。但他依旧寻找乐趣,津津乐道荔枝的美味,兴致勃勃地学酿酒、学制墨、采摘草药、研究医学,尽力为当地人干些好事。
作为一个罕见的文学艺术“全才”,苏轼不仅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还擅长美食、医药、建筑等。他是宋词史上最重要的人,对宋词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将那些柔媚缠绵的小词,变得“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什么男女恋情、离愁别绪、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歌咏山川、颂扬乡景,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统统被举重若轻地溶化到词里。因此,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词到了苏轼,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也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
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山鼻祖。关于“豪放词”与当时盛行的“婉约词”之区别,苏轼自己也有比较。《吹剑录》中记载,他曾问一位宾客:“我的词,与柳永相比如何?”这个宾客擅长歌舞,沉吟片刻,答曰:“柳七郎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轻歌曼舞,委婉吟唱‘杨柳外晓风残月’;而先生您的词,则必须由关西大汉出场,舞动铜琵琶、铁绰板,才有‘大江东去’之雄壮。”苏轼为之绝倒。
苏轼也作了许多著名的“婉约词”。正如王国维说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由于他的绝世才华和豪迈胸襟,他的“婉约词”也能别开生面,自成境界,与别人大不相同。
如《洞仙歌》描写后蜀花蕊夫人夏夜纳凉,是常见的宫廷题材故事,却能洗尽脂粉俗气,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恍如幽美浪漫的仙境,流露出时光流逝的惋惜: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又如《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借物咏怀,章法严密,又舒卷自如: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词中将小小杨花描绘成一位闺中少妇,尽显仪态万方、柔情无限之美,并将她的赞春、怀春、惜春、恨春之情,连同“美人迟暮”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后世“咏物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甚至有人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最工。”
苏轼还是第一个写“田园词”的人。他在元丰年间出任徐州知府时,曾深入乡村,考察农人的实际生活;在贬谪黄州时,更是居住乡村,留下了数首清新优美的“田园词”。
《浣溪纱》一: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欠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浣溪纱》二: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纱》三: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鸟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