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他当年花二十多万买了一辆雅阁,之提劲!那几年足球虽然很火,但是我们的收入还没有后来那么多,不过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多了起来。我1996年进国家队,和上海、大连那边的球员熟悉后,大家聊天的时候免不了要谈这些话题。他们那个时候的收入在国内已经算领先水平了。后来我从广东宏远回到四川全兴之后,收入在当时的全国足球运动员里面也不算多的。当时四川全兴的收入在整个中国足坛就是中等水平。但这个水平与普通上班族相比,已经是很高的了。1997年从广州回成都以后,我开始考驾照,买车。那一年我买了一辆捷达,好像二十多万。买的时候也没有觉得太贵,想的反正就是一年的工资嘛,买也就买了。后来,老板对足球的投资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也是水涨船高。实行年薪制以后,也就基本上不会为钱的事情发愁了。其实,踢球真的可以挣到很多钱。
初涉商海就靠胆子大
薛:你从1998年开始涉足商圈,应该是中国足球运动员里面比较早开始做生意的。当时为什么想做生意?那个时候你处在当打之年,无论是在国家队、俱乐部都是雷打不动的主力。
马:有人比我做得还要早,做得还要好。郝海东的那个沿海集团做得好大哦。我有意接触商圈,还是受到这些朋友的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照相馆刚开始向影楼转型时,属于暴利行业。我有个朋友是做这个行业的,当时就邀请我和他一起做。我从小踢球,完全不懂啥子叫做生意,隔行如隔山,完全是云里雾里的。但搞体育的人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敢于尝试,说直白点就是胆子大。我还是想试着去接触一下。毕竟有朋友在把关,我不懂嘛可以一边看一边学嘛。但是我的精力还是主要放在足球上,那个时候联赛、国家队比赛那么多,几乎没有时间来照看生意,他们说我当的是“甩手老板”。后来比赛不忙的时候我也经常去学习,觉得里面门道很多,不仅要会察言观色,还要有敏锐的眼光、灵活的头脑,不单单是把照片照好就完了。经过几年的钻研,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转型,除了婚纱摄影,还增加了个人写真等业务。在经营方面,和其他公司也有一些合作。但我还是在外面转圈圈,没有掌握到要领。当时我的感觉就是,利用自己的名气扩大影楼的知名度,来聚拢人气。足球除了给我带来资金的积累,还有他人对我的认可。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名气,才是我们这些足球运动员的原始积累。 。 想看书来
马明宇:感谢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4)
我们在春熙路上的那家店子开张,应该是2001年的时候了,当时我把我国家队的队友郝海东、李明他们几个请到成都来捧场,春熙路被围得水泄不通。据说,当时出动了上百警力来维持现场秩序。这一活动不仅让影楼名声大噪,也让我感触很深:明星凭借自身的影响力,也是可以创造价值的。那个时候影楼在成都的生意算是相当好的,黄金周每天接待的客人都有百余人,我们还在省内各地开了很多分店,有二十多家吧。其实决定投资影楼更多是出于一种爱好,希望能够干一点其他事情。然而我在摄影和经营方面都没有经验,无法在那里成为一个真正的老总。这也不是我想要的一种状态,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自己干一点事情。我一直想摆脱球员的身份做生意,不能光当一个花瓶,我要改变这种状态。所以2003年退役之后,我专门到四川大学读了两年的MBA课程。
登陆意甲:不是巅峰,是挫折
薛:2000年8月,你转会到亚平宁半岛的佩鲁贾队,成为中国足球运动员当中第一个登陆意大利甲级联赛的球员;2002年你成为中国第一批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的球员,并且还是那支球队的队长。这是现在很多中国足球运动员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度。可以说,在这期间,你的足球事业达到了巅峰。世界杯之后,32岁的你有没有想过退役以及退役之后的生活选择?
马:其实从1994年甲A联赛开始,就有不少中国球员前往国外踢球,我并不是最先的。像郝海东、范志毅、孙继海、谢晖、黎兵这些人早就出去了,而且有的发展还很好。我一直都在犹豫。2000年的时候,我已经30岁了。按照中国人的说法,是成家立业需要稳定的时候。但又有这么一个机会(转会佩鲁贾)摆在面前。不去吧,可惜了;去吧,反对的声音也不少。真的很犹豫,当时内心是在挣扎、纠结。人其实到了这个岁数,就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洒脱了,有些顾虑了,或者说是有责任了。后来还是我老婆乐天的一句话最终让我下定了决心:去!她跟我说,去!不要到老了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