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页)
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直到皇后三十岁的时候,所有人都等不及了。先帝虽爱中宫,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临幸其他妃嫔。与其让那些背景深厚的妃嫔们生育皇嗣,不如挑一个知根知底的。
颜皇后向先帝献上了几位秀美端正、面相宜男的女官,其中一位在不久之后怀孕,十月之后,诞下了隆正帝的皇长子,皇帝陛下欣喜若狂,取了一个“安”字,希望这个男孩能够平安成人。
嬴太安从小跟随生母顺嫔,居住在飞凰宫偏殿。
清晨起床洗漱后,第一件事不是向生母请安,而是向“母后娘娘”颜皇后请安。母后娘娘待他很好,除了皇子的用度外,常常赏赐珍稀异宝给他和母亲。季节变换、天气变化的时候,适当的衣物总能立刻送到居所,穿到他的身上。及至启蒙读书,挑选皇子师傅、准备文房四宝、考问功课学业,母后娘娘都仔仔细细的过问处理。他生病时,守在身边的不只是生母顺嫔,还有母后娘娘。宫人们常说,这样的嫡母,和生母也没有什么两样了。
然而他明白,还是有什么是不一样的。宫中的女人,只要生了皇子,并且出身良家,最低也要是“九嫔”之一,这样才可以做一宫主位,抚育皇嗣。那些出身不好的,生了孩子,要交给高位的妃嫔抚养。然而他的生母是良家子,生下皇长子,却仅仅是个嫔,虽然有了“顺”的封号,但见到位居“九嫔”的李昭容,仍旧要低头行礼。可是,他却没有被抱给别人抚养,而是跟随生母住在飞凰宫。
他敬慕着母后娘娘,在她面前总是乖巧懂事。母后娘娘处理宫务时,他常在一边看,看着她有条不紊地理事、公正严明地赏罚,母后娘娘会告诉他为何赏、为何罚,遇到何种事该怎样应对;会告诉他荣皇叔喜欢什么、端阳大皇姑喜欢什么,教他怎么不着痕迹地讨好他们;也会告诉他功课应该按时做好,对身份不如他高贵的先生也要尊敬。
母后娘娘第一次教他这些时,他回去告诉母亲,母亲抱着他喜极而泣,喃喃地说:“皇后娘娘果然没有骗我。”
那时,他是父亲的掌中之宝,父皇对他寄予了厚望。曾有一次,父皇带着他狩猎遇险,有黑衣人像影子一般出现,手起刀落将凶猛老虎的头砍下,父皇悄悄在他耳边说:“那是影卫,等将来你长成个男人,就把他们赐给你。”
那时,岁月无限美好。
他九岁那一年,泼天的大喜降下,母后娘娘以四十岁的年龄有了妊娠。此时他已经懂得了世间大部分的事,明白了在这个年龄有孕是多么的幸运和多么的危险。
他怀着复杂的心情去请安探望,他不欢迎这个弟弟或者妹妹的到来,却为母后娘娘夙愿得偿而高兴。
女尚书出来对他说:“娘娘觉还没醒呢,大殿下请先回吧。”
以往他来请安,也有碰上过这种情况,但那时女尚书总是恭敬地请他进去,他可以在寝殿的外间喝茶吃点心,或者偷偷的溜进母后娘娘的床帏里捣乱,女官和宫女们都会当做没有瞧见。
他在殿外磕了头,就回去了。
那天晚上,母亲抱着他流泪祷告:“上天保佑大殿下,让皇后娘娘得一位公主。”
母亲以为他睡着了,但他醒着。
第二天,那位女尚书便被母后娘娘发落了,但他再也不曾在母后娘娘歇息的时候进她的寝殿,而是在殿外叩头请安或者默默等候。
那一年七月初九,中宫诞下了嫡皇子,也就是后来的雍德皇帝。大赦天下。
宫人们开始偷懒,师傅们开始不再那么严厉,父皇不再高高的把他抛起来,而是整日亲昵地抱着嫡皇子,用胡子去扎他粉嫩的小脸,把他弄哭然后自己哈哈大笑。唯一不变的是母后娘娘,她刚出了月子,头上还缠着巾帕,便传他过去问功课。他没答上来,母后娘娘便雷霆震怒,先是罚了他,然后发落了服侍他的人,向教他功课的师傅问话。
宫人们重新勤快起来,师傅们也不敢再懈怠,可是他明白,一切都不一样了。
嫡皇子周岁过后,母亲晋封为“顺昭仪”,这是后宫嫔妃中独一无二的殊荣:位居九嫔之首的“昭仪”,还同时拥有了“顺”这个字的封号。德质宽柔曰顺,淑慎其身曰顺,后宫中只有他母亲拥有一个封号。母亲带着他搬出了飞凰宫,独掌一宫。
他这才发现,母亲并不像他认知的那样柔弱,她可以从上百宫人中挑出别人的钉子,也可以不着痕迹地将她们清理出去。她笑着摸摸他的头:“这都是为了大殿下才练出来的皇后娘娘是个好皇后,大殿下要敬重孝顺她。”
他郑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