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这些句子,我似懂非懂,读着读着声音就很机械起来。
再抬眼的时候,太后已经睡着了。面容安静,手中还攥着念珠。我轻轻放下佛经,对着她低声说:“儿臣先行告退。皇额娘好好休息。”
后来,我再去陪她,讲故事的内容就取消了,只剩下读佛经。
画师给她画像的时候,我就在一边为她读佛经。
“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潜心佛学么?”有一天,她忽然这么问我。
“儿臣愚钝,还请皇额娘明示。”我说。
她轻声笑起来:“你知道惠太妃么?”
惠太妃是大阿哥的生母。当年大阿哥被圈禁,但惠妃并没有被康熙责罚。
“她现在每天吃素,日日念佛。她对我说,她只有念佛的时候,心境才会平和。”她微笑着对我说。
“你没有孩子,未必不是一种福气。”她低声的说完了她的话。
入冬之后,太后的身体变得更差了。只有在见到自己的曾孙的时候才会露出一点笑容,更多时候,她像一座悲哀的雕塑,似乎知道自己将不久与人世,却已经麻木。
因为她唯一的寄托也没有了。
皇上不准十四进京。
皇后劝他的时候被骂了一顿。
“善妃,你去和皇上说一说吧。太后似乎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皇后把这个烫山芋扔给了我。
宫里面又被一片愁云笼罩。老皇帝才崩一年不到,新太后又快薨毙。
傍晚的时候,就奉了皇后的旨意来见皇上。
他正在吃晚饭。很简单的饭菜,吃的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
“你用过饭了么?”他问我。
总觉得这样说话就拘束了许多,我只好端出皇妃的架子,说:“回皇上的话,臣妾已经用过饭了。”
他已经扑哧笑了起来:“这样听你说话真是难受。有事情么?”
看见那些太监和宫女都退得远远的,我在他身边坐下,伸手为他布菜。
一边缓缓的说:“皇额娘最近不太好。”
他停下筷子,微微蹙眉:“皇后前几天已经说过了。敲边鼓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皇后和太后的念头?”
我笑了起来:“皇上在说什么呀,臣妾是想说,太后的病情毫无起色,不如让长生过来瞧瞧。若皇上同意,臣妾明天就将长生从怡亲王那里召过来。”
他看着我,迟迟才叹息着说:“就让长生来为太后看看吧。可是,阿离,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见风使舵了?”
我并不惊讶——以他的智慧,我这样拙劣的掩饰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安静的告退,他在我身后说:“罢了,明天准十四福晋进宫请安吧。”
冬天最冷的时候,太后薨。
临死的时候,她的神智并不清醒,握着皇上的手,一直在叫“禛儿,禛儿。”
或许她叫的是另一个儿子,她忘记了十四的名字不再是胤祯,而是允禵。
圆明园·送春
雍正二年的春天来得很迟。终于等到把白色的孝都脱掉的时候,皇上移驾圆明园。
我在圆明园里住的地方,是我自己挑的。尤其是我在宫殿后面的布置——在一处种满竹子的高地上。
高地上引了活水,顺着高地蜿蜒而下,流入一个小小的湖泊,湖泊周围稀稀疏疏种了一些桃树和樱树。矮矮的篱笆墙圈起一个小院落,院子中是一座完全用竹子建成的二层小竹楼。竹楼后面是竹林和带轱辘的井。
正是春天的时候,桃花和樱花一边盛开一边凋谢,落在水中,竹林青翠,寂静无声,只有鸟雀偶尔飞过。
这是我的世外桃源。
初夏和弘昼常常会跑到竹楼的顶上,躺在上面听我弹琴。
更多的时候,是我一个人。穿着素色的裙子,盘腿坐在竹楼上,听细碎的鸟鸣,数我一生每一个春天里的每一道春光。
会不知不觉流泪。
并非自怜。
还有很多人比我活得更痛苦。至少,我还可以坐在这里,消遣春光。不负春光。
春天快结束的时候,我突发奇想,给我的丈夫写了一封信。不是平时的问安和请示,而是像一封情书。
第一次给他写情书呢。
我这样对他说:
从前有一个叫王禹偁的人,在黄冈这个地方建了一座竹楼,并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我倾慕他所描述的情景,所以在我住的宫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