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第2/4 页)
军入伍,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任41军121师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2月18日日夜,王子富带领师后勤前梯队随师预备指挥所经魁剥山谷穿插,遭到两侧山头越军及混在队伍中的越军特工突袭,王子富被集中火力攻击,壮烈牺牲,终年五十二岁,二等功臣。后安葬于桂省那坡县烈士陵园。”
“尹庆家,1930年出生辽省瓦房店,1948年1月参军入伍,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任41军121师后勤部副部长。1979年2月18日夜,尹庆家带领师后勤前梯队在魁剥山谷遇袭,混乱中中弹牺牲,时年四十九岁,三等功臣。安葬于桂省那坡县烈士陵园。”
“时光银,豫省内乡县人,1955年3月参军入伍,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任41军121师361团团长,1979年2月21日牺牲,终年四十四岁,共和国三等功臣。”
王亮没有什么草稿,节目组更没有配备什么提词器。
这些烈士,都是王亮的老战友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王亮在121师待过一段时间。
真的是牺牲了太多太多了。
本来王亮是想点上一支烟的,说着说着就心如刀割。
那一个个人,好似没有在三十九年前的那个春天牺牲,还活着。
已经是**十岁的高龄,作为军队离休老干部,享受着优渥的待遇,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
考虑到还在录制节目,王亮克制住了想点烟的冲动,继续讲道:“郑赞正,1937年出生粤省潮阳县。时任41军121师361团副政委。”
“1979年2月18日,郑赞正带领团后勤第二梯队行军至宗梅吊桥。团后勤第二梯队是由多个建制部分组成,人员庞杂,携带了军马一百零五匹,一路上又收拢了一百多名同大部队失散的民工。这支梯队所携枪支弹药很少,队伍线拉得很长,行动不便,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当团后勤第二梯队准备过桥时,突然遭越军特工连的袭击,继而越民兵也赶来围堵。我部前进收到阻挠。郑赞正副政委前往桥头勘察敌情时,突遭越军特工近距离射击,当场牺牲,时年四十二岁。”
人名一个个涌现在王亮的脑海里。
“刘粤凤,1940年出生粤省兴宁县。41军121师361团政治处主任。1979年2月21日,随361团直属队向安乐穿插,在栋替附近遇袭牺牲,时年三十九岁。”
“王尚华,1943年出生广东普宁县。41军121师363团参谋长。1979年2月24日牺牲,时年三十六岁。”
王亮:“王烘,1934年出生广东普宁县,41军121师362团副团长。”
“1979年2月22日,王烘带领362团二营经扣屯去执行炸毁纳隆桥的任务。途中遭遇到越军猛烈袭击,王烘指挥二营向附近部队靠拢的时候,再次突遭越军火力强袭。”
“二营长身负重伤,步话机也被炸毁,两名电台报务员牺牲,指挥联络中断,部队因为无法组织反击而被打散。前卫部队迅速撤出了越军火力范围,在公路南侧翻山向西走。”
王亮叹了口气,继续道:“王烘副团长本来可以随前卫部队冲出来,但他为了把被困在伏击圈中的战友们带出来,几次返回指挥部队突围,最后,不幸在混乱中被俘牺牲。”
“他的遗体被越军捆在树上!身上留有一纸条,上写着:‘**员王烘宁死不降!’。他牺牲时年仅四十五岁。共和国一等功臣!”
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1师,从师政治部副主任到后勤部部长再到团长、团副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参谋长、副团长。
41军121师361团,团长、副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参谋长均壮烈牺牲。
不是说我们的干部不行吗?
打仗的时候让大头兵冲在前面吗?
王亮说着,把自己心里面的那股子怨气全都讲了出来。
那一个个牺牲的师级干部,团级干部,到底说明着些什么?
“41军121师的前身是以八路军山东军区第6师中的2个团为基础挺进东北,先后改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第2纵队第1支队、第1旅,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0旅、第4纵队第10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参加过保卫本溪、鞍海、新开岭、四保临江,东北夏季、秋季和冬季攻势,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
王亮向大家介绍着这支光荣的部队的同时大屏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