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页)
但他们不再被认为是军人。
负责教育审查归俘的干部有这样的论断:“人民军队的字典里就没有被俘,被俘等于变节。”
在接受敌人的审问时,蒋庆泉告诉敌人:“每人一挺小轻机枪、吃大米白面猪羊肉。”
每个正常人都知道,这是为了对抗敌人的审讯。
但是审查的最后结果认定:他被俘后暴露了部队的武器装备。
蒋庆泉所在部队的师政治部为他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使他只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幸运地保留了党籍和军籍。
在后来的那场风波中,档案被人翻出来。
他受到了冲击。
运动的时候要斗争他,说他是叛徒。
公社屋里都是批他的大字报,墙上是,绳子上挂着也是。
吃尽了苦,受尽了累。
直到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的一天,民政局和组织部来了两个人,宣布取消他的党内处分。
那一天,在朝鲜战场上一滴眼泪都没流过的蒋庆泉,大哭了一场。
“后来,组织上问蒋庆泉他有什么要求吗?老人提了一个,希望得到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政治部听到消息后,专门为老人特制了一枚参战纪念章。授予勋章的时候,蒋庆泉老人身着当年的旧军装,向他的老首长当年志愿军二十三军政委,年逾百岁的裴老将军敬礼。老将军是由两名战士搀扶着走过来的,蒋庆泉汇报道:‘首长,志愿军23军67师201团5连担任步话员蒋庆泉向您报道。’裴老将军颤颤巍巍地将参战纪念章别到蒋庆泉的胸前,随即两位耄耋老人相拥着嚎啕大哭……”
王亮的故事也讲完了:“忠于祖国母亲,毫无二心,不离不弃!中国脊梁!军人典范!”
0159 二十年铸剑
0159 二十年铸剑
铭记光辉历史,开创强军伟业。
人民解放军从诞生起一步步发展壮大。
这当中必然有无数的牺牲者。
有的人,家喻户晓,万人敬仰。
有的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蒋庆泉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不是战友几经波折、锲而不舍,找到了他。
那些事情必然会被他带到土里去。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炮兵有炮弹,那蒋庆泉,必然会壮烈牺牲。
当他在喊出向我开炮的那一刻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他们?
当年的志愿军中有太多太多像蒋庆泉这样的英雄了,即便是被俘虏了,仍旧坚贞不屈,同敌人做着斗争。
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都不为所动。
表现出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
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们没有抱怨。
因为,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什么是军人?
他们便是。
惨烈上甘岭战役的讲解,让那被历史的尘埃湮没的英雄得以重见光明,也让人们对当年的志愿军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印象。
隐秘而又伟大。。。。。。
现场的参观者们,还有网友们,均是意犹未尽。
军事博物馆,展览厅内,一张张照片图表,一面面军旗,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景观。
场景还原,人物蜡像,栩栩如生。
进入这里的人,自豪感油然而生。
与此同时,又如饥似渴,迫切地想要了解和回忆那一段段历史。
少年,时代距离他们太久远,他们充满了好奇。
青年人,有些模糊印象,但了解不深刻。
中年人,很多人是当中大事件的亲历者,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寻找岁月的痕迹,寻找宝贵的记忆。
老年人,见证了共和国的建立,历经风雨,一步步走向发荣昌盛,这是一种情怀。
接下来王亮要讲的是发生在九八年故事。
一九九八年,距离近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步入了二十一世纪,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稚嫩幼童蜕变成健硕青年,从中年步入老年,亦或是不在了。。。。。。
眼睛一闭一睁,就在那么一瞬间,一切仿佛还在昨天。
难忘的一九九八,那个炎炎夏日,在中国的大地上发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