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页)
警告他说:“你这混小子用杀鸡都杀不了的钝刀,想吓唬我的朋友,有我在,你就休想放肆!”
徐华瞪大眼睛看着飞鸿。飞鸿告诫他:“我是什么人,谅你也不知道。现在可以明白告诉你,我是广州的黄飞鸿!”徐华一听,立即惊慌失色,他早闻飞鸿大名,知道其武艺高强,绝非等闲之辈,当时慌得不知如何是好。
见徐华脸色吓青了,飞鸿对他说:“你不必如此害怕,我又不会吃人。我无非是要调解你们俩的纠纷罢了。你为何要设陷阱诈我好友之财?为一个浪荡女人而想杀人,杀人偿命,难道连这点道理你都不懂吗?”
徐华不敢吭声,飞鸿警告他:“你不要再起事端,否则我一动手,你就会体无完肤了!”徐华获知吴友梅是黄飞鸿的好友,哪敢再生事,只有唯唯诺诺点头答应。
一切纠纷就这样化解了。吴友梅千恩万谢,非要留飞鸿在佛山多住几日,飞鸿只得由他。
从佛山回到广州,飞鸿开始筹划开办药店一事。药店与武馆不同,选址更为重要。作为营业商铺,需要考虑人流量多少,还要考虑患者买药是否方便等。太繁华的地段房租高,太偏僻的地方又没生意。考虑来考虑去,飞鸿决定地点还是放在一个适中的地段为妙,这样便选中了广州仁安街的一处商铺。
商店都有名号,许多“老字号”凭名号就可产生可观效益,给自己的药铺取个什么名字呢?朋友们结合他医馆的特点,给他提了不少名称作参考。飞鸿也认为要能体现自己药店的特色即治跌打损伤为主的草药店。想来想去,他后来确定以“宝芝林”作为医药馆名称。
1886年的一天,“宝芝林”医药馆在广州西关仁安街隆重开业。林世荣带着飞鸿的其他徒弟前来舞狮祝贺,陈泰钧提督也到场,加上其他朋友捧场,开业庆典搞得热热闹闹。
医药馆门上写着“宝芝林”三个字的牌子熠熠发光,门前悬挂着一副对联,左联为“宝剑出鞘”,右联为“芝草成林”。
陈泰钧问飞鸿为何选择在西关的仁安街开办“宝芝林”,飞鸿说:“因为曾在西关开过澜桥武馆,这一带知道我黄飞鸿的人多,再说这里商业发达,适合开店。”
陈泰钧又问:“你父亲黄麒英与你祖父黄镇江曾开设‘泰康堂’,专营医药,你为什么不用祖上药店之名呢?还有旁边这副对联,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四部分悬壶济世(3)
飞鸿回答说:“父亲和祖父开的‘泰康堂’主要经营生草药,药店的影响不大,所以我想另起炉灶。至于对联的含义,你我都是习武出身,自然不如读书人理解得快。前一联,大意是说我这个开药店的是一介武夫,所经营的药也和跌打损伤有关;后一联的‘芝草’是用灵芝来作比,大意是我这小店里有些治病的良药。是不是不够谦虚呀,让提督大人见笑了。”
“哪里,哪里!黄师傅治跌打损伤,是祖传绝技,在广州乃至整个广东都鼎鼎有名。我相信,你的‘宝芝林’一定会兴旺发达的!”
“谢谢提督吉言,飞鸿敬您一杯!”
飞鸿的父辈开药店时,就将百姓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对待。麒英开生草药店时为缺衣少食的穷苦人看病,分文不取还送药。这种乐善好施的美德,使飞鸿从小就受到影响。现在他自己当家作主开药馆了,怎么能失掉祖传的美德呢?
“宝芝林”开业后不久,飞鸿体谅穷苦大众生活的艰难,就向社会献出跌打药酒良方。在“宝芝林”门前的小广告牌上,常贴着这样的药方:牛大力1两,千斤拔1两,半风荷1两,宽根藤1两,田七5钱,金耳环5钱;以上诸药浸酒1斤5两,15天后可用于骨头未折,皮肉未开之一切跌打肿痛及练功积瘀、跌打损挫之伤。药方还注明,此药方的功效在于“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飞鸿贴出的这张药方用药不多,但胜在少而精,它配搭合理,恰到好处。相传这是少林派拳师陆阿采传给麒英,再由麒英传给飞鸿的。此后由飞鸿传林世荣,由林世荣传他的弟子关坤等。该方药简而效验,故一直沿用至今,为伤科通用良药,治疗练功中的伤瘀有奇效。
因为这个药方用药不多,使老百姓能用最少的钱达到治好伤病的目的。飞鸿不但公布药方,还教他们如何泡制使用,许多广州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个药方,西关一带的苦工都打心底里感谢飞鸿,因为他们卖苦力常常免不了损伤,因而经常用到这个药方。
一心一意悬壶济世的飞鸿,对祖传的一些药方也加以研究,不断改进。经过他的努力,“刀伤散”和“武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