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3/4 页)
“请先生不吝赐教!”,蕴月谦虚问道。
“小相公在陛□边,想必熟知我朝家法?太祖时就信奉‘曲从中制、事为之防’,不仅朝堂之上文官人用如此,连边防、京畿武官亦如此。换防一策暂且不提,达一以为家法中最重要的一策,就是募兵制。为对谋反一事釜底抽薪,帝国每年必要招募那失了田地的流民进军队。如此一来确有妙用,小相公想必知道。但百年下来,贻害无穷!首先是所募之兵并不能一战,是以国弱;其次国民养着冗重的百万之兵,则赋税、徭役不可能不重,这才引致农民争先抢入军籍,抛荒田地、背井离乡,才有国库日渐干涸!”
一席话下来,蕴月茅塞顿开!林澈、王云随专才,看得到赋税徭役的繁重;他爹爹、师傅领兵,看得到禁厢两军的冗重;只有慕容冽一点,才真正点在关节上!原来是因太祖家法误国!想到这儿,蕴月一片清明,连忙站起来对江先生、慕容冽作揖:“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蕴月茅塞顿开!”
慕容冽一笑,又站起来,携着蕴月,走到左侧竹帘下,卷高了竹帘。
高山巍峨、深谷苍茫接连入目,夏阳下江山锦绣啊!慕容冽手中竹扇一挥,便让蕴月想起了当年诸葛亮草庐内三分天下的隆中对!
“小相公!不变革,便亡国!江山如聚,万民匍匐如蝼蚁啊!打破募兵制,减轻赋税徭役,才能真正的强国富民!”
蕴月为慕容冽的风度折服,笑道:“世人说文,每必称‘慕容先生’,今日后世人口中,又多位‘慕容先生’了!”
慕容冽眉头一挑,转身而去,风鼓衣袂:“达一在这山野间十余年,通读方大人的治国方略,以及昔日诸位大人的言论,深知为人君者的不易。试想百年下来,靠着募兵制活着乃至于求富贵的人,该有多少?年初陛下不过想略动动禁军,结果文氏就想一举而起,妄图取而代之,并引来禁军将领的附逆!若”慕容冽看着江先生:“若陛下不能下定决心革除此弊,那岂非扬汤止沸、抱薪救火?若陛下痛下决心,焉知此后波诡云谲!”
蕴月看着眼前河山,身后是慕容冽深切的忧虑。此刻,他想到了远在京城的皇帝,面对他手中的这片破碎河山,是什么滋味?还有他爹爹,为了一个念头,甘愿曲在小小的蕴月园二十年,又是什么滋味?还有他自己南下江南,未必不是趟河试水的卒子。还有李存戟,文氏谋逆压得他几乎翻不过身来,焉知不是刮骨吸髓般的痛?还有、还有,躺于山间至死悲愤的方严呢?要与方严比邻而居、为之叹息遗憾的慕容修呢
往日他读屈子,总想笑,什么八荒九嶷寻香草,什么路漫漫而上下求索。既活得然如此累,又何必?到了今日,他深陷朝堂,似要翻遍一座座绵延不绝的高峰般不能停歇,他才终于明白,人无论为什么念头,只要有了念头,就再也停不下来了。人活一世,或许,也就这么一个念头罢了!
蕴月一转身,又对慕容冽作揖:“先生山中十年洞若观火,足矣!还请先生出山,辅佐陛下!”
慕容冽看着蕴月,减了先前那种挥斥方遒,轻轻道:“你可知方大人的下场?”
蕴月一笑:“方大人只有恨,没有悔。先生若愿为方老、慕老山野里守灵十年,又怎会弃天下于不顾?况先生山中十年参悟,岂非站在前贤的肩上!”
慕容冽眸光大盛,一摇竹扇。那边江先生站起来:“达一,还隐么?你十年游历,十年参悟,此时正值壮年,又逢契机,实在天时地利人和!龙潜凤隐,借势而起,不说功名利禄,但求一展所长。达一,你该出山。”
蕴月略向江先生致意,心中恍然大悟,原来他南下江南,不仅他爹爹、李玉华、林澈有心思,连那江南世家也是时刻盯着的。想来那江南世家在文氏谋逆时安静蛰伏,未必没有在旁窥测时机以求东山再起的念头!难怪瑛娘行动古怪,原是要引他见慕容冽么?
只是慕容氏出山未必没有好处!慕容冽天下形势火烛洞明,有治世之才;他游历十年、读书十年,有阅世之能;他身为世家嫡孙,有号令一方豪强之力!他若入朝,可助皇帝平天下局势、稳定因文氏引发的朝堂动荡,更有利于他江蕴月在江南的举措!
思及此处,蕴月对慕容冽拱手,诚恳坚定的说:“不瞒先生,蕴月此下江南,陛下许我辟举贤士。蕴月请先生下山。”
慕容冽敛了笑容,负手立于高卷竹帘下,良久道:“挂云帆,济沧海,也罢,达一顺势而为!”
蕴月一喜,正要说话,那慕容冽又转身过来,笑悠悠的:“小相公,别只顾着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