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3/4 页)
的类型下手才能降低失败的几率。
问题是大部分黑色电影都比较残酷,与现在的社会形势相悖。
所以,他打算在新项目上面适当加入喜剧和荒诞的元素,避免影片因为过于血腥而招致观众反感。
墨菲把这些想法说给了比尔罗西斯,经纪人却紧皱眉头,“福克斯探照灯一心想要继续《电锯惊魂》的续集,恐怕很难通过这样的项目。”
“找其他公司好了。”墨菲从不会在一棵树上面吊死,“我们才签下新的经纪合同,CAA不会这么快把我踢到一边吧?”
比尔罗西斯立即来了精神,“你打算把新项目完全交给公司运作?”
墨菲奇怪的说道,“这不是最省时省力的方式吗?”
“你不打算继续投资自己的影片?”比尔罗西斯追问。
墨菲摇了摇头,直接说道,“我没钱。”(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九章项目计划
求月票和推荐票!
这是实际情况,墨菲说的一点都不夸张,相对于拍一部影片的投资,斯坦顿工作室的资金真的不多。
《电锯惊魂》不是像《水果硬糖》那样的一次性卖断,资金回收需要时间,单单是北美票房都要等到明年二月份才能付清,后续的电视版权费用和DVD录像带都是长期收入,哪怕是卖断的海外市场发行权,根据好莱坞的惯例,这笔资金也不会一步到位。
就算最乐观的估计,也要等影片在海外下档之后,那可能是一年甚至一年之后了。
众所周知,电影行业的资金回笼速度算不上快,绝大部分电影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盈利。
墨菲本身也不着急,过去的两次投资,可以说他是在困境中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否则有几家公司愿意投资他这样的没有资历的导演?
《电锯惊魂》的北美票房大卖,已经让这一切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北美6000万美元的票房,足以令很多公司乐意投资墨菲的下一个项目。
商业成绩永远是这个圈子最好的资历和佐证,也是投资方最大的信心来源。
“交给我好了。”比尔罗西斯信心十足,“这是CAA最擅长的。”
虽然没有实际操作过一站式打包服务,但他有公司的支持,这些都不是问题。
墨菲也点了点头,这正是他的意思。
他是个导演,不是专职的制作人,拍摄《电锯惊魂》负责这两方面的工作,已经感觉力不从心,一个出色的导演需要专注,而不是在乱七八糟的杂事上面分心,CAA的打包服务恰好能帮他解决这些麻烦。
确实,CAA的一站式服务抽成很让人头疼,但墨菲手中资金不足,不准备再自我投资,CAA的抽成与他的利益没有直接冲突。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服务能切实有效的帮助他这种起步阶段的导演。
从上一部影片比尔罗西斯为剧组提供大范围服务开始,墨菲就专门研究了CAA的这种经营策略,发现只要条件合适的话,它的弊端远远小于自己所能获得的收益。
众所周知,制片公司很多项目依赖明星,但是明星需要好作品,好的作品需要去精心发掘。
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CAA和纽约文学经纪形成合作,对方帮助找到好故事,之后CAA雇佣名牌编剧把故事写成剧本,以此找来明星和导演等等;再用这个组合包去和制片厂谈判。
好莱坞制片厂,尤其是中等规模的制作公司,非常喜欢这种省时省力运营模式,于是制片厂花大价钱买下这个组合包。
CAA从而一下子代表了这个包里的所有明星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而不是单独的某个人。
另外,娱乐经纪圈子老的习惯是个人对个人,CAA的做法是一个团队服务一个人,就像为墨菲提供的服务。
在这方面,CAA的核心逻辑是等客户足够多,就可以逆转身份,从一直以来的买方变成卖方。
像当初的传媒行业的进入门槛可谓非常非常高,如果没有关系,根本没法做事情,当手里客户足够多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打包组合,从而倒逼那些把控门槛节点的人。
研究过这些之后,墨菲也不得不承认,这是非常高明和天才的经营策略,改变了整个娱乐经纪行业。
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哪怕CAA也不例外。
CAA开始的5年时间只能专注电视领域,没有电影、音乐等,后来从电视转到电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