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页)
取得成功。”德国执董则表示,“我们注意到你承诺亲自抓实施,那使我们放心”。
六天后,世行内部报纸上刊出了一篇文章,披露将由我领衔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文章中说:“章现在是一个坐在“烫椅子”上的人,他将推进50年来最激进的人事改革,他组织了一个由多名副行长组成的委员会,其中还请了工会主席参加。慢条斯理的章解释了改革的方案,他对改革成功充满信心,他说,几十年来我们终于有机会解决长期以来要解决的问题。他承认,改革的实施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章说,我们很清楚,这项改革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但是我们不会退缩。当然,我们将在实施中保持开放的态度。章好象带着一副“包着棉花的铁拳”,他话语温和,但是决心坚定,是一个有主见和下了决心的人”。
世行很多人肯定都仔细地读了这篇报道,因为从此以后,人们常常形容我有一双“包着棉花的铁拳”。
接下来,就是更为艰难的执行阶段。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因为行内业务需求变化、职员技能退化等原因,世行先后辞退了600多人,占职员总数的6%――是此前人员正常流动的一倍,新制度明确规定,取消过去定期合同工可以无限延期的做法,这一条涉及全行将近40%的职员,人事部门需在半年时间里处理上万件工作申请。这是银行成立50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这其间,不断有人哭、闹,我也不断受到投诉和指控,甚至有人威胁,要到我的办公室对我实施报复,为了防止意外,保安部不得不在我的办公桌下安装了紧急红色按钮,以便发生不测时,保安可以及时赶来援助。
自从我进入世行,不管是出任中国执董还是秘书长,我从来与人好商好量,所有接触过我的人都认为我是个温和而容易接近的人,但是这一次,为了银行的未来,我不得不挥出“铁拳”。尽管我为此要承受极大的压力,和超负荷的工作,但我依然乐此不疲。
从结果来看,通过这次人事制度的改革,世行实现了轻装上阵,它的活力也得以复苏。退休金和劳保制度的改革,使得世行每年在政策上的开支就可以节省1500万美元。由于推行了鼓励职员外放的政策,到2005年,已经有四分之一,大概2800名世行职员在全球各地工作,而在改革前的1998年,这个数字还不到1000人。人员下放直接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为借款国的服务也更为及时。
当然,改革的结果也不是滴水不漏,还是有一些教训值得汲取的。譬如,改革委员会把等级制度从28级一下子缩减到11级,虽然减少了管理的层次,但是却低估了文化的影响,人们似乎还是希望“年年都有小进步”,过大的等级落差让某些人失去了进步的勇气;再譬如,360度的业绩考核,听上去是一个很完美的制度,但是执行一段时间后,所有的参评人都只是说好话,谁也不愿意得罪人,结果制度成了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在我们所有的改革项目中,业绩管理挑战最大,迄今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世行虽人才济济,却也未能解决这一国际性难题。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信息系统:哈佛把它写进案例库(1)
在世行这样的庞大机构中,最最困难的是改变人们的工作习惯,信息系统所要对付的却正是这一点。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和小步的退让也决不妥协。
一家大型组织的服务系统可以被分成四个板块:人事培训、预算体制、后勤服务、信息体系。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机构,在1996年之前,世界银行的信息系统却让人非常汗颜。
1996年,我在非洲某国出差,急需与华盛顿总部联系。我们远离首都在边远的农村,只能靠卫星电话联络。那时,卫星电话技术还比较落后,电话机有一个书包那么大。两个人捧着一个天线圈满天空地找星星、对方向,折腾了一头大汗后才与总部接通。这段经历日后想来尴尬中还带着点浪漫,但是对覆盖全球的世行工作来说,这种落后的沟通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世行新的发展了。
世行每年花在信息设备上的钱不可谓不多,几乎占到整个行政预算的7%(世行当时的年度预算为15亿美元),银行内部的各种信息系统多达60多套,但是都各自为政,互不兼容,总部与100多个国家的联系也十分不畅通,尽管信息办公设备每年都有很大变化,但是利用效率却非常低下。这种现状,是沃尔芬森无法容忍的,他要在世行推行他的改革,必须依靠一个畅通、高效的信息系统。1997年年底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