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2/4 页)
便收到了成效,不再由军中马监亲自养马之后,宰辅大人为此革了大大小小数百顶官帽子,虽说受到了一些人的抵触,但节约下来的银子也是不少,加上省去的草料,足足有逾百万两银子。更为震撼的便是改为民间养马之后,战马的死亡率从之前的十之存五变到了十之存七,这让都在看着宰辅大人出丑的满朝文武一时间震惊不已,甚至都找不到话来诋毁宰辅大人。 尤其是那些武官,此刻脸上都已经笑开了花,一年省下百万两的开销,再增加了至少十万匹战马,这可不是赚了而已,而是赚大了。众所周知,大楚铁骑以镇北边军为尊,但绕是镇北边军面对北匈狼骑也只能是势均力敌,甚至还隐隐有劣势,原因之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出在战马之上,北匈位于草原之上,几乎整个国境内都是养马的天然牧场。因此北匈所产战马无论是耐力还是力量都要在大楚之上,大楚这些年为何死守北丈原,甚至为此不惜和北匈打了好几次仗,除去北丈原是大楚北境之咽喉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这北丈原是大楚境内最优渥的一处牧场,若丢北丈原,不仅整个北境门户大开,而且大楚之后几乎会损失一半的战马,到时候不说北上,是否能够守住大楚都难说。现在每年平添出来的十万匹战马就好像是再给大楚平添了一支勇猛之师,到时候北上也未尝不可。说起北上,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个词语,那是当年太祖皇帝,武祖皇帝都没有能够完成的伟业,若是在他们手里完成了,那便是足以照耀后世的功绩,他们这些武人的名字便可以在史书上勾勒出浓重的一笔。有了这些想法的武官们,大多对于宰辅大人新政的映像也大为改观,反而是对宰辅大人接下来推行的保甲法也有了期待。 不同于武官的遐想,宰辅大人仍旧是勤勤恳恳的待在疏谏阁里对王朝上下大事一一梳理,这也难怪皇帝陛下常开玩笑说,大楚可以没有朕,但却不能没有宰辅大人,旁人咋一听来还以为是皇帝陛下在暗示什么,但若是熟知他和宰辅大人交情的人,大多都不会往其他方面去想。 这日午后,皇帝陛下派人给还在疏谏阁的宰辅大人送了一盅御膳房才炖的鸡汤,只不过负责送鸡汤的小太监才刚刚踏出宫门,天空中就飘起了小雨,只不过在陵安这个时节这种天气也算合理。鸡汤送到疏谏阁之后,宰辅大人和一众官吏正好在统计各地对于新政送上来的文案,刑部尚书白与书这些日子本来已经很少往疏谏阁跑,但今日不知为何又到了这疏谏阁之内,拿过一份文案看了片刻之后,白与书猛地一派桌子,怒道:“这些人如此阳奉阴违,当一律革官,真是枉读了一肚子圣贤书。” 小太监战战兢兢,哪里看到过这副场景,况且眼前这位不是别人而正是管辖大理寺和宗人府的刑部尚书,虽说宫中之事大多是宗人府在管,可最后定主意还不是刑部来定? 宰辅大人摆摆手,让小太监退下,自己拿过碗给在座的一众官吏都倒了一碗鸡汤,然后淡然说道:“白大人切莫心急,急坏了身体不值当,如此情况倒也在老夫预想之内,若是不出现,老夫倒是还有些不解。只是白大人可知,书院学子远赴边陲为官的事?” 白与书自然不是愚笨之辈,一点就透,讶然道:“这是宰辅大人安排的?” 宰辅大人点点头,轻声道:“这局棋,急不得,这下棋的人,更是急不得。” (本章完)
第227章 未见陵安老
兴许是觉得这些天的疏谏阁是是非之地,严明见自从顶替了原先的孙老爷子走后便一直空缺的门下省尚书令的位置,往来疏谏阁的次数便屈指可数,百官只当是这位新晋新贵性子不好琢磨,或许并不买这位当朝权势滔天的宰辅的账,这让一众朝臣觉得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只不过存了这等心思的百官们不过在短短几日就被啪啪打脸,原因无他,只是这些时日疏谏阁递给三省的折子,无一例外,全部被审核通过,竟然是没有遇到丝毫阻力,不愿施行新政的百官哀叹,怕是以往三省和宰辅大人两相抗衡的局面,从此再见不到了。 陵安城广,城内许多建筑存在时日也久,这日早朝散后,门下省尚书令踏出午门之后便径直往陵安城中一处存世达到百年的老酒楼而去,老尚书令一路疾步,甚至急到连身上这官服都来不及脱。 不过这也怨不得老尚书令,毕竟这座老酒楼每年在这个时节有一道菜肴是整个陵安都比不上的,河商从淮河中捕捞的秋蟹虽说每年立秋之后都会为这陵安大大小小数十家酒楼配送,但纵观整个陵安,也只有这家老酒楼能把这秋蟹做出来让人吃了之后流连忘返,每年吃秋蟹的时节也只有这短短十数日,过了这个时节之后,味道便大不如前。因此每年这个时节,老酒楼的生意是最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