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第3/4 页)
圣旨开道,实不相瞒,眼下的大明,无论软硬,都别想让唐毅就范。”
“尚兄”说着,饮尽杯中的酒,充满讥诮地说道:“蔡兄千万不要弄巧成拙,再让唐毅敲了一笔。”
坐在对面陪着的李西平恨不得把脑袋塞到裤裆里,丢人,实在是太丢人,一世的英明全都完蛋了,要是扳不倒唐毅,只怕后半辈儿他都抬不起头,在七大姓之中,也没有他的地位了。
蔡通贵没有搭理李西平,而是笑道:“尚兄话中有话,在大明境内,我们拿唐毅没有办法,出了大明,就不一样了。”
“蔡兄果然睿智!唐毅把市舶司弄了起来,听说生意还不错,可是东西终究要运出去,只要把船队给干掉,出师不利,聚集在唐毅身边的那帮人就会反目成仇。”
攥着酒杯,“尚兄”的脸上露出强烈的痛苦,他用力抓着,骨节都发出声响,一股怒火在胸膛里不可遏制地喷薄涌出。
“唐毅,唐行之!你有本事,有实力,智计百出,谋算无双,可是你忘了,只要离开了大明,茫茫海洋,你连一点筹码都没有,我就不信你还能玩出花样,我要让你唐行之折戟沉沙!”
啪!
一拳砸在桌面上,一个浓重的血印,留在了红木上面,这是多大的恨!就连蔡通贵都吃惊不小。
“尚兄,你说的没错,海上就是我们的天下,我已经给唐毅准备了天罗地网,只要船队出海,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知府衙门,灯火通明,杨文钰、唐鹤征都在忙着查找,脑门上都是汗水,杨文钰突然找到了一本清册,激动地吼道:“大人,琉球朝贡的记录找到了!”
一边说着,一边翻开,杨文钰不由得怪叫道:“他们还真孝顺,怎么年年来朝贡啊?”
第418章兴师问罪
嘉靖二十四年,安南、琉球、乌斯藏入贡。
嘉靖二十六年,琉球、吐鲁番入贡。
嘉靖二十八年,琉球……
嘉靖三十一年,……
嘉靖三十二年,……
……
嘉靖三十五年,琉球入贡。
唐毅把所有记录看了一遍,也大吃一惊,明朝早就不是万国来朝的盛世,每年入贡的国家有限,可唯独一个国家,那就是琉球,几乎年年进贡,岁岁称臣,频率之高,远在所有藩国之上,尤其是最近几年,几乎年年都会到大明朝贡,一颗忠心,简直都让唐毅肃然起敬。
唐大状元终究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他又往前翻,查看了之前的记录,琉球入贡的频率的确比其他藩国都高,但也是三五年才来一次,没有频繁到每年都来。
这可真是咄咄怪事!
唐毅眯缝着眼睛,淡淡问道:“嘉靖二十四年开始,琉球入贡明显频繁,那一年有什么大事吗?”
此话一出,杨文钰和唐鹤征互相看了一眼,异口同声说道:“倭寇!”
“没错!”唐毅眉头深锁,“从倭寇乱起,琉球就频繁入贡,姑且算是琉球对天朝忠心耿耿,可是别忘了,从琉球前往大明,中间的海岛盘踞的都是倭寇,他们如何携带贡品,通过层层罗网,每年都顺利到达大明?”
“大人问得好。”杨文钰思索一下,说道:“莫非是琉球和倭寇有所勾结?”
唐毅没有急着说话,而是又把清册翻了一遍,琉球入贡不止频繁,而且数额相当大,贡品包括番布、木材、硫磺、刀剑,都是上好的东西,每次价值都在万两之上。
要知道琉球加起来一二十万人,如何能凑出这么多东西?
除非有人在背后资助,那又会是谁在资助琉球呢?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来,唐毅突然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身体一阵摇晃,吓得杨文钰忙扶住了唐毅。
“大人,琉球不过是蕞尔小国,不值一提,大人要是疑心琉球不忠,去一份公文就是了,不值得伤了身体。”
唐毅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缓缓摇头,“如果琉球只是勾结倭寇,还无关紧要。可你们想过没有,琉球那么点人,如何能对抗庞大的倭寇?我是担心琉球已经落到了倭寇的手里,所谓的使者不过是倭寇派出来的而已。”
“啊!”
杨文钰也吓得一哆嗦,惊呼道:“不会吧,琉球好歹是一国啊,怎么会被倭寇掌控?”
“有什么不可能的,倭寇能在大明攻城略地,区区琉球,又算什么。倭寇一贯主张通贡贸易,他们假手琉球,以朝贡名义,从大明能换取急需的商品,而且使团还能窥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