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时,两兄到来,并未得以成云雨之欢,谁知此后一误再误,竟无重逢之日。但小生此生此世只爱此女一人。”
张景祁:“真不知诗中确有其事。”
王夫之:“不知那位女子深居何府?谁家千金?”
郑文焯仰天长叹。
郑文焯:“杨员外之千金,杨琼英。”
王、张二人大惊失色,相对无言。
张景祁开口欲言,被王夫之拦住。
王夫之:“据称杨家小姐也已经许配人家,择日代嫁了。郑兄与杨小姐虽如胶似漆,然如今各自东西,也无重逢之时了。”
张景祁:“王兄言之有理,郑兄也只好如此了。”
郑文焯默然望着水中的一对白鹅,凄然泪下。
郑文焯:“不知有生之年能否再见杨小姐一面,就是死也值得。也不知杨小姐近况如何?”
109.杨宅绣楼
杨琼英呆立围廊前,神情恍惚。
春梅捧来一红披风悄然站在杨琼英身后。
杨琼英珠泪双落。
歌声响起。
“相思一日十二时……”
110.郑宅后院
郑文焯秉烛立于院角,呆如木鸡。
烛光摇曳,繁星点点。
郑文焯神情沮丧,心情沉重。
歌声继续。
“…哪有片刻不相思……”
111.隔墙
隔墙依旧,垂柳依旧。
百花在杨家后花园争艳,翠竹在郑寓后院晃动。
歌声继续。
“……一枕春梦风吹破……”
112.郑寓书房
书房空寂,一线阳光洒在案前。
一支秃笔,斑斑墨迹。
歌声结束。
“……别后空存怀念词。”
113.郑宅前厅
烫金双喜红纸高悬,大红灯笼高挂。
红绸彩带,鞭炮声响。一派喜气洋洋。
宾客盈门,张景祁正在代郑文焯迎客,笑意频频。
王夫之拉着郑文焯来到厅前。
虽红杉官帽,装束一新,郑文焯仍眉宇紧皱,神态颓萎。
郑辅铨叫住郑文焯。
郑辅铨:“文焯,时辰已到,还是早早前去迎亲。”
郑文焯决定破釜沉舟,以理相拒。
郑文焯:“父亲,孩儿有一言梗喉,不知当讲不当讲?”
郑辅铨:“今日乃是你大喜之日,理当畅言。”
郑文焯:“孩儿偶得皇上赏识,得以授官,但大喜之日,却无喜庆之感,因而孩儿斗胆禀告父母大人,暂且不必匆匆迎亲,以免误孩儿前途,也误他人女儿幸福。”
郑辅铨愤怒之至,浑身发抖,冲着郑文焯咆哮如雷。
郑辅铨:“初登官场就如此傲气,岂能为百姓所信任,为国家所尊重。为父与你精心挑选,自以为得意,求得家和运顺,谁知你居然如此目无父命。”
郑辅铨咳嗽,被郑夫人与李成贵扶住就座。
郑文焯:“孩儿并非傲气,也非目无父命,只是认为情感不甚融洽,虽如洞房却不能夫唱妇随。”
郑辅铨:“放肆,老夫执意不变,今日定要你迎回新人,完此婚姻。”
张景祁急忙拉住郑文焯。
王夫之笑着对郑辅铨说着什么。
众来宾慌乱的眼神。
郑文焯悲愤万分,径直走出大厅。
郑文焯:“天呐,我只有以死向对杨小姐表白心愿了。”
114.大街闹市
喇叭声高,唢呐音润。
一支迎亲队伍在街上通过,鞭炮长鸣。
喜轿罩着红布,晃悠悠的闪现在队伍中间。
郑文焯愁眉不展,闷闷不乐的骑在马上,眼前喜庆的气氛似乎与他无关。
王夫之和张景祁紧紧伴随左右。
张景祁:“郑兄,何必忧郁不乐,须记古人言之有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下自然直’。”
郑文焯苦笑。
郑文焯;“纵有千条路,却无腾云计。”
王夫之:“郑兄差矣。如果皇天浩荡,上天有眼,会让郑兄娶的就是杨小姐。”
郑文焯苦笑摇头。
郑文焯:“岂有如此巧合之事?如今木已成舟,想急流勇退都不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