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法的收藏者,有可能是用非法手段从民间掠夺的。更让他担心的是,越是价值高的文物,犯罪分子的利用价值越大,这不仅仅是走私的问题,还有贪污分子出境洗钱的问题。半年前,方贵又找到了他,说手上有一件从地摊上买来的文物,问他能不能帮忙鉴定一下。专家一看,连放大镜都没用,立马说这是“商代陶器双连壶”,国家一级文物,孤品,价值连城。他还推测,可能与几年前本市那个最大的古墓葬盗窃案有关,公安局长王干当刑警大队长调查此案的时候,请他去过那里。他说这话的目的,也是敲山镇虎,试探一下方贵。方贵当时的神色极为慌张,但很快又镇定下来,说没花多少钱买的,原来盗贼不识货啊。第二天,方贵没露面,差人又送来一笔巨款。他一直寝食难安,王干去之前,他正思考怎么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这个情况呢?他认为,这两件国宝级文物流落民间,其渠道肯定是不法手段。
春来告诉王干,在他遭遇假“商代陶器双连壶”的时候,周林曾说“原公安局长王干就是在这上面栽的跟头”。由此看来,王干遭人暗算在这里找到了症结,同时也说明方贵、周林和郑书记穿着一条连裆裤,是同一条船上的人。
王干进一步联想到几年前的古墓葬盗窃案,心中不禁一阵颤抖,专家考证,那个古墓葬就是商代的。
NO。49 仿真面具
周林曾给春来说,他也没见过方贵的真面目,方贵绝不是我们的“主”,他也是主子身边的一条狗,和周林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可能更接近“主”,或者“主”最亲信的心腹。周林还说,方贵只是一个化名,他在家乡的女人田雪都没见过庐山真面目,他和田雪*都是戴着仿真面具的。
春来现在回想周林所说的话,都是云山雾罩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有些话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不信。看来这个黑社会团伙有自己的地下联络系统,属于一对一的单线联系,一人锁死,不会殃及池鱼,促使上线对下线绝对控制。
从渐渐浮出水面的三个主要人物来看,既然方贵在与手下和田雪露面的时候都戴着仿真面具,那么这个“方贵”是不是周林或者郑书记呢?既然方贵戴着仿真面具进行犯罪活动,文物鉴定专家的话虽然表明方贵和郑书记是两个人,假如郑书记出于别的目的,比如对周林不信任,“眼见为真耳听为虚”,想亲听文物鉴定专家的见解却又不想暴露“书记”身份,那么这个戴着仿真面具的方贵,也有可能是郑书记。把戴着仿真面具的方贵看成周林,似乎更符合人物身份,但又与春来所经历的一切似乎有些矛盾。
春来、田雪、王干商量,用王干的干警身份和人际关系,带着郑书记、周林、方贵的大量照片去省城请专家塑像,制作仿真面具,并用电子定位仪模拟头像。现代科技真是无奇不能,根据一张照片竟能把仿真面具和塑像制作得非常逼真,惟妙惟肖。遗憾的是,通过“实像戴面”和电子模拟显示,戴着仿真面具的方贵不是郑书记,也不是周林。
春来和王干用网络视频和田雪通话,让田雪回想与方贵一块生活的细节。
田雪回忆说,她与方贵“结婚”三年,在一块生活的日子加起来不到一百天。他长年在外,只在那方面需要的时候才回家过上一夜,当时回,从没超过两天。有仿真面具这一节,田雪现在得以解开与方贵一块生活的一些疑团:方贵进家从不洗澡,也从不洗脸,她用反抗*让方贵把自己洗干净,遭到方贵强烈拒绝。方贵与她*,宁愿用手的动作表达强烈的欲望,也不用嘴去亲昵她,哪怕贴近她的肌肤,因此她曾怀疑方贵是一个“肮脏忌嘴”的粗暴性谑待狂。方贵几乎不往家里带任何东西,随身穿戴从不往家里存放一件,包括洗漱用具都是随身携带,看来他有预先的防范措施。不过,他有“手不离书”的习惯,无论有包没包来晚来早,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本书。这本书不是小说,也不是时尚杂志,而是有关文物方面的。她对方贵的一切都不感兴趣,所以从没问过。现在想来,他不仅仅是爱看一本有关文物的书,很可能对这方面有些研究。
田雪的话激发了王干的联想,方贵“潜水”以后,是不是戴着仿真面具走私呢?一些资本雄厚的涉黑大犯往往通过走私手段把国内的资金积累转到国外,既达到了洗钱的目的,也为自己筑一个最后的窝巢。按着这个思路想下去,那么,方贵有可能是一个有出境手段的走私犯,在国内他的活动主要是在倒卖文物这个行当里,他的面具身份正适合这种处境。
王干搜肠刮肚,百思凝结,脑海突然灵光一闪,他想起邻县作案被抓又罚款释放的文物贩子老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