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第2/4 页)
惜的是,他们仍然无法克服追不上卓索图人和泰坦战士的致命弱点。战斗的过程一层不变、极为单调。
敌方冲锋,我军保持着不被敌人追上的速度开始后退(如果敌人用骑兵包抄,我军则以击溃两冀骑兵为首要目标);敌方士兵不停地被泰坦战士单方面屠杀;敌方士气下降;敌人停止追击;我军稍稍前进后继续远程攻击;敌军再冲锋;我军再后退;敌方士兵再次不停地被泰坦战士单方面屠杀;敌方士气继续下降……直至完全崩溃;然后,早已忍耐不住的卓索图人开始追杀溃兵。
卓索图骑兵用来攻城肯定是不适合的。泰坦战士虽然擅长任何形势的战斗,可是为了保存实力,所以一路上我军并没有攻击任何城堡。就这样,经过三场完胜之后,我军几乎毫无损失就抵达了吾尔汉——如果泰坦战士损耗斗气不算损失的话。
望着不远处集结的敌军,我终于产生了一丝兴趣。
第八部 第三十四章
尽管情报显示伊莉在曼城陷落后失踪了,不过,我并不认为伊莉会躲在曼城的某个角落。即使伊莉那种刚烈、不知变通的性格有所改变,知道城破后躲在某处以便某一天东山再起。可是如果伊莉在曼城被攻克后仍然停留在城内,那么英格兰尼人占领曼城这么多天,肯定早就将她秘密俘获了。
无论伊莉是逃出曼城躲藏在某处还是被英格兰尼人秘密俘获,总之,她不可能在曼城就是了。所以在绕过曼城时,我并没有多作停留。再说了,即使我心有余,力也不足啊。以我目前的兵力结构和数量看,向曼城这种大型城市发动进攻简直和找死差不多。
绕过曼城前往吾尔汉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路上,敌人全都龟缩在城堡里。通过探察术得知,那些适宜两百名士兵防守的城堡里,往往挤满了超过一千的士兵;适宜一千名士兵防守的城堡里,驻守的战士通常超过三千。他妈的,如果手头上的士兵再多一些,我非要留下一部队军队围住城堡,将里面的士兵活活饿死。
我知道敌人打得什么鬼主意。无非是诱敌深入,在敌军后路上建成一条封锁链。截断我军的粮道以及阻止后援军队。虽然明知敌军的总指挥为我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陷阱,不过我却夷然不惧。我自已当然是不怕被包围的,泰坦巨人和卓索图人同样也不怕这种程度的包围网。
不就是粮道被断以及没有援军吗?
我们需要援军吗?似乎不需要吧。我们只不过四百人,却已经打败了三支分别为三千、五千、八千的部队,而且自身几乎没有伤亡。虽然不是什么歼灭战,可是这三场战斗至少消灭了敌军五千士兵。说起来,我似乎又创造了一次传奇经典。
至于说粮道,对我来说同样不重要。
泰坦战士根本不需要所谓的补给,任何植物和动物都可以补充泰坦巨人所需要的营养。卓索图人倒是需要吃粮食。可是他们人均有三匹马,离开萨弗斯的控制区之前,为了不影响行军的速度,另外两匹马只不过驮了三十公斤的干粮。也就是说,即使一路上我们无法获取任何补给(这一点很难想象),靠马背上的干粮卓索图人也可以饱饱地吃上三十天。而卓索图人骑的草原马比起内陆的马还有另外一个明显的优势:它们并不需要特制的马粮。只要有草(有时候树叶也行),这些个子矮小、冲刺速度偏慢但却吃苦耐劳的草原马就不会挨饿。
所以说,敌方的总指挥虽然阴险,可惜却施展了一个对我几乎无效的阴谋——之所以说几乎无效而不说完全无效,是因为我觉得,有援军总不会是一件坏事。
带着好奇,我率领着四百名战士,以一种茫然无知的姿态笔直地朝着敌人预设好的陷阱闯去。
在行军的路上,我越是思索,就越是对敌方的总指挥充满了好奇。俘虏们都说这次侵略塞斯的总指挥是儒尼奥尔。博格中将。可是我总是隐约觉得这种大气的策略似曾相见,应该不是儒尼奥尔的手笔。
虽然部队只有区区四百人,不过我仍然将军队详细地划分为前队、中军与后队。所谓的前队和后队其实只有十人,他们的任务只不过是进行侦察。由斥候侦察的情报可知,敌军主力集结在吾尔汉东北方向五公里处,明显正在等待与我军决一死战。
前进的路上没有任何埋伏或阻饶,甚至连骚扰也没有。可是在后路上,敌军部队却开始逐渐集结。虽然离我们很远,却隐隐有夹击之势。
我最佩服敌方总指挥的地方并非是“诱敌深入”这一战略决策,而是他所选择的决战地点。
草原马并非最适合爬山路的马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