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才一回,那就听你的话,就让他当大将军吧。”
萧何终于露出了胜利的笑容,真是好样的,汉王请放心,不拘一格降人才,苍天会给你回报的,我先替韩信谢谢您了!
刘邦:“萧丞相别顾着做好人,还是赶快叫那小子到我这来受印。”
刘邦此言差矣,他真以为韩信是超级叫花子,他想怎么呼唤就怎么呼唤,那韩信和一个普通的家奴又有何本质的区别?其实,当领导呼唤下属,或许对下属进行施舍,都是正常的。问题是,你得换个方式和态度让别人觉得你不是在呼唤和施舍,而是在抚慰和安置。
萧何当然不同意刘邦这种敷衍了事的做法,他不得不再次劝道:大王如此封将是万万不可的,大王待人一向傲慢无礼,呼唤将领就像吆喝小孩子一样,这是韩认之所以逃跑的原因之一。如果你真心想拜韩信为大将军,那么请一定要选择一个良辰好日,斋戒淋浴,并且设坛场举行一个隆重的拜将仪式。
萧何这招就叫做秀。事实证明,萧何这个建议是相当及时,相当必要的,如果再不秀,士兵跑的就越多,再不秀,将领也会越来越少。既然拜将是一个大事,那么刘邦就应该借机大秀一场,不但要秀到底,而且要秀出水平,秀出人气,更要秀出锐气。
刘邦不得不被萧何高瞻远瞩的眼光所折服,他决定按萧何所说行事,择日给韩信举行一个隆重的拜将仪式。于是,刘邦拜将的消息迅速传遍军中,汉军上下立即沸腾,大家都纷纷猜测,到底谁会是汉军的大将军呢?
刘邦这个神秘做法,搞得每个人心里都痒痒的,这就好像买彩票,号码还没有开出来之前,每个人都有一份苍茫的渴望和期待。特别是劳苦功高的周勃,灌婴及樊哙等人,他们的希望和热情随着士兵们的欢呼都在高涨,他们过去是刘三的兄弟,现在更是刘三的左膀右臂,大将军印落在怀里,刘邦你良心能过得去吗?
到拜将这天,诸将们屏气凝神,等待刘邦宣布结果。在无数个渴望和期待的目光下,只见刘邦庄严地走上高台,居高临下,威风凛凛:诸位听好了,汉军大将军,乃韩信是也!
刘邦一语犹如惊天霹雳,轰得汉营满军上下目瞪口呆。众人简直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说过韩信,韩信?韩信是哪个瓜哇子,不会是张良老家韩国那边的什么亲戚吧?
正当大家大眼瞪小眼时,只见韩信庄重而自信地走上高台受礼时,终于有人把他认出来,这不是那个差点被夏侯婴砍下脑袋的家伙吗?
大家这才知道什么叫脑袋不够用,他们打破脑袋都搞不懂,韩信一没势力,二也没听说有什么能力,竟然如此迅速飞升,这难道是他祖宗积德,或者他母亲坟墓埋对风水了吗?
这种情景,只有一个词最能形容诸将的心情,那就是,没劲。没劲是因为刘邦出招太猛了,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智力范围和想象范围,更是超出了他们设想的游戏范围和规则范围。但是,既然来都来了,将印也有主了,那就暂且留下来继续看看热闹吧。听说下面还有一个现场答辩和就职演说,那就看看刘邦和韩信是怎么收场的吧。
这时,典礼结束,诸位坐毕,刘邦当众问韩信道:“丞相经常跟我说你怎么的了不起,请问你有什么良策教我走出汉中呀?”
刘邦话语刚落,韩信就起身致谢:“大王过奖,在下承蒙丞相恩宠,其实韩信并没有像他所言好得不得了。
刘邦微微点头,韩信这是谦虚,如果没有判断错的话,他这话将是个“但是”句型的转折句,其后面将是一片汪洋大辞。
刘邦错了。事实是,韩信不但没有半句转折,反而反问刘邦:请问汉王,如今跟大王争天下的人是项羽吗?
刘邦笑了,这不是废话吗,除了项羽,天下谁敢与我争锋?
韩信第二个问题马上冒出来:请大王自己掂量一下,您和项羽之间,哪个更勇猛剽悍?
刘邦一下子愣住了。你韩信吃错药了吗,今天大好日子,是咱们高谈阔论之日,何必当众为难我?地球人都知道,项羽是天下第一武将,如果我比他还勇猛,会落到今天不得不拜你为将的地步吗?
韩信此种发难,用今天的话说,就好像是老板面试员工,可你韩信却突然反客为主,你这不是让人家刘老板下不了台吗?这种场面,不要说台上的刘邦脸色难看,就是坐在台下的诸将们,无人不觉得他过于放肆。你韩信算哪根葱呀,抬得起你,也踩得起你,给你印就是大将军,一脚踢你下台就什么都不是了。
现场的气氛因韩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