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页)
始离去了。李唐连忙对着他的背影问道:“还未请教兄台尊姓大名?”
那绿袍儒生也不回头,仍是一边走路,一边答道:“在下沧州吕颐浩,草字元直!”
李唐一听这个名字,似乎十分耳熟,一时却记不起在哪里听过,想了一下,还是不得要领,便放弃了,把心思转回到眼前的字画上。
写什么东西能在文采上出类拔萃呢?答案不用说,自然是名人诗词了。现在是活命讨生活的时候,哪里管得着什么抄袭不抄袭的。李唐没有犹豫,想了一下,便开始思索写那首诗为好。
其实,剽窃也是需要费神的,并不是说随便拿来一首诗词就可以用的上。就拿李唐来说吧,他现在在京城知名度接近于零,就不好选择一些太过经典的诗词,因为一旦这些诗词卖出去,引起太大的反响,那对他非但不是好事,反而会成为累赘。以后无法比现在的写得更好,人们就会毫不留情地挖苦说:“瞧那小子,江郎才尽了吧!这都是年少成名,轻狂过度的恶果啊!”
正思忖间,李唐忽然抬头一看,见对面有一个小店铺,里面卖的正是文房四宝之类的,那门上还挂着各种扇子,有芭蕉团扇,有专为女子用的花布扇,当然也有折扇。如今正是冷天,他们店里别的物事生意都不错,唯独这扇子却是许久也没用卖出去一把。
李唐忽然灵机一动,暗道:“人家卖字都是把字写在纸上,那样即使写得好,那买字的人也没法拿着四处炫耀啊!我何不在扇子上题字,然后卖扇子呢?这样,只要那诗的内容好,买主就可以拿着四处炫耀。就买主来说,这总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吧!”
于是,李唐掂了掂兜内的二十文钱,便向对面走去。摸着这二十文钱,他心下对易掌柜的感激又加深了不少。一般的生意人,算盘都打得无比精明,对于别人的欠债算计得无比精密。想来这世上,也只有他这样的生意人,才会不但不急着催欠款,还主动继续借给欠钱者钱了。
虽然只有区区二十文,但对于此时的李唐来说,那人情债却比二十贯,甚至二百、二千贯还要重得多。
可巧对面那店里的折扇正好是十文一把,李唐也没用还价,买了扇子立即便回到这边的书画街,开始写了起来。
这第一把扇子上提的是:“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是虽然是一首很具才气的诗,但可贵就可贵在反映诗人的才气的同时,人们读到这诗,就会不自然地想道:“这最后一句,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若是想到了,我也能写出来!”这首诗既能充分体现诗人的才气,又不会引起太大的轰动,是那种典型的灵感型诗句。即使平日诗才平平的,灵感一来,写出这样的诗句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第二把扇子提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一首是郑板桥的《竹石》,是一首励志诗,同样也是通俗易懂,但却蕴含至理。
一笔一划地将这两把扇子题好字,李唐又拿出印章来,在上面盖上,便坐下来等候起来。
过不多久,就见远远的走过来一个少女,大约十五岁上下年纪,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但是面容颇为清秀,虽无十分美色,却也算是相当养眼了。她头上扎一对羊角髻,乃是时下官宦人家丫鬟的流行发型,身上穿一身水绿色的衣裙,怯生生地向这边走了过来。
第46章 两位顾客
“这位解元,你这扇子怎么卖?”一共就两把扇子,那小姑娘左右翻看了半天,拿起那首题着数字诗的那把问道。wWw、
李唐一听问价,喜出望外,暗道这改头换面的效果当真是立竿见影哪,这才刚刚写完,就有人来问价了。
“就五贯钱吧!”李唐想了想,给出了这么个价钱。
这是参照了前面的两位卖字画的价钱的。他们卖的都是十贯,而李唐觉得自己这字经过扇子这层包装之后,应该还是可以抵消书法本身的缺陷了。况且,这上面可是题着一首注定要四海传诵的诗,十贯钱应该是值的。
但是,当他看见小姑娘这怯生生的样子的时候,心下一动,居然鬼使神差地把马上要出口的那个“十”字说成了“五”字。话一出口,李唐顿感后悔,现在是做生意,又不是做慈善,目的是要榨干顾客口袋中所有的银两,怎么能因为对方是一个楚楚可怜的小女子就存了仁善之心呢?
不过,说出口的话自然是覆水难收,李唐只好暗暗安慰自己道:“第一次开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