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这只是日本人对美国地产业冲击波中的小插曲之一。
日本著名的三菱公司又投资14亿美元购买了坐落在纽约曼哈顿闹市的洛克菲勒中心大厦。而这个大厦一直被视为美国的象征,日本的收购给很多美国人蒙上了心理的阴影。
疯狂还在投机的气氛中抬升,让人匪夷所思、瞠目结舌的事情继续发生。
一栋美国大楼打算卖给日本人。美国人报价4亿多美元,双方谈妥,就等日本人付钱交割了。日本人忽然拿来了新的合同书,上面写的价格是亿美元。美国人莫名其妙。日方人员解释说,他们的老板头一天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看到,历史上单个大楼出售的最高价是6亿美元,他们想要打破这个纪录。
一种政治地位跃升的虚荣制造了一切,日本人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钱的日本人,当时活跃在夏威夷等各大旅游景点。
在夏威夷,有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并且主要集中在饭店、高级住宅等不动产方面。
在洛杉矶,日本人掌握了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到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一系列购买行动,日本人已经握有全美国10%的不动产。
从1985年到1990年间,日本企业总共有21起500亿日元以上的海外并购案中,其中18起是针对美国公司。
日本人的触角伸到了各个领域,资本渗透到美国的体育、文化等产业。
1989年9月,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高价买下了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后更名为索尼影像娱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公司接着购买了美国音乐公司(MCA)。
1986年到1991年,日本企业和政府共向美国一些著名高等学府投资亿美元,甚至向华盛顿的五大思想库投资540万美元,以此影响美国政府的决策。
另外,在高尔夫球场、职业棒球队等场所,日本人也是最活跃的人群。
而在金融这一行业,日本人更是气势如虹。
日本人在1985年财大气粗地购买了9家美国银行。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的日本人,为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疯狂购买沾沾自喜。但是,这让美国人感到惊恐。他们觉得日本人除了自由女神像没有收购,其余的全部照单全收。
对于日本人的收购狂潮,一些美国报刊称为“经济珍珠港”,有的则哀叹美国“引人注目的资产全都被日本购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大格局(2)
一时间,日本人有了风光无限的感觉。
这种新奇的体验非常好,多年来只能对美国唯唯诺诺的日本,不再夹着尾巴做人了。
时光切换到今天,当华尔街崩盘与美国金融灾难发生后,日本再次以适当的身份现身了。三菱UFJ收购了摩根士丹利的股权。
在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由投资银行转为控股银行后,“股神”巴菲特和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团先后宣布对这两家投行进行注资。
日本金融界此次出手更快,显示出日本金融机构潜伏10年,累积了丰厚的经验和财富,有了果断的收购决定和能力。
不动声色的三菱UFJ这次出击一炮而红,让许多投资家知道,它拥有的投资财富比日本首要银行瑞穗高出约2万亿日元。
三菱UFJ走的是“曲线救国”的路线,不但赢得了“美国救世主”这个口碑,也为其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做了隐性的“路演”,这种在华尔街的亲和力是三菱UFJ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更重要的是,当三菱UFJ成功进驻摩根士丹利后,可以依靠摩根士丹利的国 际品牌扩张其海外部门。三菱UFJ此次注资90亿美元只花了4天时间。该行动被三菱UFJ人士全体看好,认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抓住时机收购美国资产的日本公司还有日本最大证券公司野村,野村董事长渡边贤一在收购成功后兴致高昂地说:“我可是在24小时里,就把生意做大了。”
这家日本老证券公司“野心”十足,人们认为它收购收购雷曼兄弟3000位员工的亚洲部门非常“合算”。
接着,雷曼兄弟2500位员工的欧洲部门又被买下,成为历史上让人咂舌的“人才大收购”。
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正在加速日本从制造型经济体转型为面向世界的强大资本供应国。
抄底华尔街的日本,在过去的10年中,一直在反思中前进。因为过去的10年,日本在金融方面过于激进而栽了大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