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能幸运地进入大型传媒机构的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市场价大约是月工资1000…1500元。种种迹象表明,这种传媒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会持续若干年,这些充满活力,价格低廉的新生力量必然会对电视台内部的现有人员构成巨大的压力。
管理创新(5)
如果说在上一轮的发展中,电视业以吸纳优秀的节目采编人才为主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中,电视业会大力吸纳各类经营管理人才。中国电视业不乏优秀的记者,优秀的制片人,但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奇缺。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5000多家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约72万人,但懂得经营管理的人才不到1%。与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同,〃媒体职业经理人〃一般应具有三种能力:政策把握能力,专业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其最大的特点是要在保证导向的前提下,用系统的传播学、市场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等知识管理媒介,使媒介更好地赢利。在媒介人才新一轮的竞争中,懂经营,会管理,也了解媒体规律的人才其抢手程度会高于采编人员。当然,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电视业内部自然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此外,各电视机构还急需一批法律、市场研究、公关咨询、战略研发人员。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媒介融合经营、整合传播的大趋势,一种新的人才需求出现了,就是对有多媒体传播能力的人才迫切需求。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电视多媒体传播能力缺失,所以发展多媒体传播能力成为媒介组织的迫切需求。
随着垄断的打破,行业界限的打破,区域界限的打破,制播分离的推进,原来相对稳定的人员构成将发生变化,电视台现有人员的流动会逐渐活跃起来。这里即包括内部的流动,也包括向外部的流动,最早进入市场的,一定是各电视台最优秀、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主要有:
电视媒介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如台级领导、中心领导、部门领导。
优秀的主持人:主持人是媒体品牌的代言人,优秀的主持人市场价值会越来越高。
优秀的制片人:制片人是栏目的灵魂,其中的优秀者必然是下一步市场需求的重点。
优秀的各类专业人才:专业化是电视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对优秀的专业人员,无论是采编还是技术人员,都会有良好的需求。
总的来看,中国电视业经历了三次大的人才吸纳时期。
第一次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电视的第一次繁荣,中国电视业主要从电影界、文艺界吸纳了一大批人才。
第二次是在90年代,随着制片人制、第二用工制度的推行,电视业从其他媒体,也包括从电视台之间吸纳了大批优秀创作人才,带来了中国电视的又一轮发展高潮。
第三次人才大吸纳始于本世纪初,与上两次人才大吸纳不同的是,这次的人才吸纳是全方位的,既有节目制作方面的,也有经营、管理、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人才,再往下,电视业的人才流动现象会越来越频繁,人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是,中国电视进入了一个大的学习时期。向国内国外同行、向其他媒体、向企业界学习。这里既有企业管理经验方面的学习,也有媒体传播技巧、经营手段和策略的学习,也有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学习。
也就是说,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适应新的技术变革,中国电视进入了〃学习化生存〃时代。
多种用工制度并行
在传媒业大变革的时代,既要考虑现实的因素,又要考虑发展的需求,多种用工制度的并行,是现实的选择。会出现电视台正式人员、长期合同制人员、短期合同制人员共生的格局,还会出现一部分台里正式人员随着制播分离转到公司去的情况。无论怎样,以人为本,同工同酬,优胜劣汰,严格按照国家劳动法建立使用人员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是基本的要求。
竞争上岗,适度的放权
发展不保护落后,竞争不同情弱者。在电视媒体内部,逐步完善竞争上岗,绩效挂钩,优胜劣汰机制是大的方向。关于这一点,我们无论是从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台目前都在纷纷进行的频道总监、制片人、记者、行政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的活动中,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趋向。
随着频道制的大量出现和媒介产业化的发展,在人事制度上要形成与这些新型运行模式相配套的用人机制。在把握总量,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应该给频道总监以及相关产业部门有限度的人事权,这样才能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