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的人只不过是运气比较好,总是没被抓到,作案手法实际上很低劣,如果他是刑侦人员,那些人准没这样的好日子。
所以在中国,许多被抓的惯犯不是警察刻意捕获的,常常是穿得邋遢又没带身份证,心理素质又极差,碰到查证的,结果戏剧性地落网。
他可不会这么糊涂。
犯罪的逻辑是否近趋完美,是影响犯罪成功率的关键。
要做,就做个完美谋杀。
他的目光很坚定。
第二章
数学中有两种思想方法,一种是归纳,一种是演绎。
归纳就是说,你测量了很多个三角形,发现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所以你推断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演绎是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已经成为真理,那么拿出任何一个三角形,你都可以推断它的内角和是180度。
徐策向来习惯用演绎法进行思考,他排斥归纳法。
因为归纳法不是逻辑上的必然证明,存在天然的小概率事件。你不能说谁的儿子搞了个威讯,谁的儿子是最有钱的残疾人,就推论说,上面的大佬全是中饱私囊,没一个好人。也许他们中也有好人,好得不太明显呢?
归纳是经验的总结,演绎是逻辑的推理。
经验往往容易麻痹人。
只有,逻辑正确才足可信赖。
这个道理可以应用在一切事上,包括犯罪。
但他也明白,无论计划多么完美,仍然无法杜绝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比如他在行动时,突然有辆车开过来了;
或者旁边草丛里有个傻子下午睡过了头,刚好那个时候醒来;
再或者门房里的保安在那个时间点,突然心血来潮跑到凤栖路上透透气。
这种事情虽然是小概率,但一旦发生了,就彻底悲剧了。
徐策计划的本质,不是杜绝黑天鹅事件,而是照顾他力所能及的每个细节。
他已经演练了很多遍,包括对假人,对同样体重的活猪,也包括实地的踩点,只要给他35秒,他就能完成这次行动。
很多天的连续跟踪和等待,终于等来了那个晚上。
徐策低头看了眼表,已经将近11点。他站在凤栖路南段离路口大约400米的路旁一棵树下,躲在树后的阴暗里。
面前的凤栖路,每隔二十米是盏路灯,路灯很亮,光线很好。这是个不利因素。
但好在现在是冬季,到了这个时间点,路上已经有二十多分钟没遇到人和车了。这是个有利因素。
冷风中,他不断握捏着手指,不时转动脖子,保持必要的身体灵活性,这样才能在35秒内完成所有事。
今天是一个机会,希望一切如自己意料中进行。即便不成功,他也不担心会暴露,他已经做了周密计划。
这时,沿海南路有辆车打着强光灯转进了凤栖路。
他从口袋里掏出准备好的夜视析光望远镜,举到眼前。——只有析光镜才能在强光灯下看清楚。
这辆奥迪,这个牌照,这个人,而且还是一个人……就是今天了!
车速很快。——得让车停下来才能下手。这个他已经安排好了。
徐策快速将望远镜放回口袋,拎起两个透明塑料袋,一袋是两瓶茅台,一袋底下八条软中华,上面是限量版利群烟。
他走出路边,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朝前走。
奥迪车开到离他几十米外时,突然踩了刹车,放低了车速。因为奥迪车的司机已经发现,前面不远处的路面上,洒落着一片碎啤酒瓶,所有开车的人都不会让轮胎傻乎乎地压上啤酒瓶。
奥迪车踩下刹车后,方向打到左边,从左边绕过去,可他刚要再次加速时,发现左侧的前方车道上,同样有片碎啤酒瓶。
这样,他只能再次踩下刹车,绕到了右边。而徐策,此时刚好就在前面。
徐策看了眼车子,装作刚反应过来,挡在车左前方,对着车子大招手,欣喜激动地叫着:“李局,李局……”
车子停下来了,距离徐策此刻站的位置大约有五米,这个距离很好,在他意料的范围区间内。
车窗打开,一个略带酒气的中年男探出头,怪眼瞪着他:“你谁,干嘛?”
“啊,李局,”他边说边示意了下手里的袋子,用家乡土话讨好道,“我是徐子豪的表哥。”
中年男脸看了眼他手里的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