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3/4 页)
的进口税等等,最终的零售价会达到四十五美元以上。那样价格的红酒,完全可以在当地成为中档的红酒。”
林克觉得,东南亚很多工薪阶层就算是中产阶级也不会买那样昂贵的葡萄酒回家喝。他想到了一个可能,说:“你的意思是,打算瞄准酒店用酒?”如果能他最差的酒在那些地区当作中档酒卖,那当然是最好的。
“是的。东南亚旅游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如果能打开他们的市场。我们的红酒品质很好,性价比很好。只要打开了他们的酒店行业大门。我们的红酒口碑,就可以随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流传到世界其他各国。”
他一边听着她说,一边仔细看着方案。慢慢的,他发现这方案好像是将东南亚作为他们主要用力的地方:“你就那么看好东南亚市场?我认为葡萄酒的市场,在亚洲主要是南亚,还有东亚。世界范围内,出了亚洲市场,北美和欧洲才是真正的主力。”
“你说的没错。但是我们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
斯纳通笑着说:“欧洲有相当强的保护主义,我们只能是用中高品质的葡萄酒的好口碑慢慢打开欧洲市场。”
“而北美市场可供选择的葡萄酒品牌太多,我们做广告也好宣传也罢,效果都不会太好。针对美国的市场,我们需要抢占和开拓并举。所以我们认为软性广告或许效果更好。比如利用名人的名声,比如林克你自己的名声。另外我们找到了凯恩蒙特利和加里威纳库克,他们都愿意给我们的红酒做宣传。另外,我们会找那些美国各种葡萄酒杂志,他们给我们做出好的评价。”
凯恩蒙特利他知道,但另外一个是什么人?他问:“加里威纳库克是谁?”
斯纳通笑着说:“加里威纳库克并不是酒评师。他只是一个通过网络普及葡萄酒知识的网络红人。他的网络秀,吸引大量的葡萄酒爱好者。通过他,我们可以开拓新的市场。当然,我们的葡萄酒品质要过得去,而且要给他支付一笔赞助。”
林克有看到在报告中,斯纳通他们将他的红酒划分为九个等级。上中下,每个又分为三个等级。按照这个等级划分,又制定了零售建议价。最低在美国是三十美元,最中间的,是三百美元,而最高的,竟然建议价两千五百美元一瓶。
“你们定的价格,有什么依据?”
“普通的葡萄酒爱好者,通常可以接受一百五十美元左右的葡萄酒。而我们的定价一百五十美元的葡萄酒的品质,在酒评师的评价中,不相上下,而我们的酒还没陈熟够八个月。我想,等足够八个月后,我们的葡萄酒,在质量上是占据优势的。”
斯纳通笑着继续说:“而我们发现我们的葡萄酒之中,价位可以定在一百到四百美元的占了一半以上。一百美元以下的,只占了不足二十。所以你拥有至少30%的高档葡萄酒。鉴于你打算窖藏大量的葡萄酒,我们计划将中低档的红酒作为营销的主要对象。”
第二三零章 期待,还要继续
对斯纳通给出的方案,听对方解说过后,林克暂时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不过他也看到这方案似乎还没真正完善,只是列出了一些基本的方面,具体的落实措施却还没有列明。
对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斯纳通对此早有准备,说:“这是个方案只是个大方向,如果你没有意见,我们会将方案细化。”
“那时间还来得及吗?”现在已经五月,再有四个月他的葡萄酒就要开始销售了。
“我们计划八月份正是开始进入推广行动。”
林克知道这个时间点选得没错。他的葡萄酒至少要到九月初才能上架销售,八月份开始宣传推广,一个月后上架。时间正好。
他又说:“我注意到你们并没有对销售做出计划。你们是不是应该提前准备寻找零售商?”
对他这个要求,斯纳通倒是有些赞赏,这至少证明这个老板在销售方面也不是饭桶。她点头说:“我们对此有做专门的计划。我们计划从七月份开始,在上述目标市场寻求合作方。我们的计划是避开代理商这个环节,直接面向零售商,减少流通成本。”
“那就需要成立一个进出口公司?”
“是的。如果必要,还要在目标市场组建一个小型的物流系统。不过我们可以和目标市场的物流公司合作。那样可以免去我们的运营成本。而在美国,我的团队完成对外销售工作。不过那可能还需要招聘更多的职员,如果是完全运作起来,我认为有三十个人大概也足够了。”
林克心里盘算了一下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