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东半球,运至纽约销售,远比在纽约近郊生产该产品来得划算。中国也从此登上国际集装箱海运和世界工厂的舞台。
本书从集装箱的发明史娓娓道来,将一个看似平凡的主题衍变成一个个非同寻常的有趣故事,展现了一项技术的进步足如何改变世界经济形态的。
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还会有趣地发现,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创新,也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目录
推荐序麦伯良
致谢
第1章集装箱造就的世界
第2章码头上的拥堵
第3章卡车司机
第4章系统
第5章纽约的港口保卫战
第6章工会的分裂
第7章制定标准
第8章起飞
第9章越南
第10章暴风雨中的港口
第11章繁荣与萧条
第12章“大规模”情结
第13章发货人的反击
第14章及时生产
附录国际集装箱行业发展方兴未艾
机构公司名称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名家推荐:
一个个冷冰冰的铝制或钢制大箱子,却堆积出了中国一年2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值,集装箱,就好比是全球化的“肾”。莱文森挖掘的故事,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贸易世界。
…著名财经评论家、《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
中国太缺经济史,更缺产品史。以一个产品史承载一部经济史,在中国实属罕见。一个行业的改变往往出于偶然,偶然后来被解释为必然,但一场革命往往就是源于微不足道的一项创新。
《竞争力》杂志主编方向明
正如很少有人注意到马镫的发明是如何改变历史进程、重构世界版图的,也很少有人意识到集装箱如何成为全球化的幕后推手。《世界是平的》只是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如何成为把世界变平的“推土机”,而事实上,在互联网出现之前,集装箱这种看似低技术含量的发明早就成为使世界变小、变平的巨大力量。马克?莱文森把集装箱这种平淡无奇的物品置于商业史的显微镜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历史图景,一个我们从来不以为意的商业奇迹。这本让人大开眼界、悦人心智的小书,将大大丰富、拓展中国企业对于创新的想象力。
…《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
致谢(1)
集装箱运输的历史并不久远,但大量相对近期的原始资料已经非常难以查找了。很多相关的企业记录已经灭失。纽约港务局(PortofNewYorkAuthority),也就是现在的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PortAuthorityofNewYorkandNewJersey),对集装箱运输的早期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该机构的很多记录毁于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世界贸易中心(WorldTradeCenter)的恐怖袭击。本书的面世要感谢很多热诚的档案管理员和图书管理员,是他们帮助我在研究者很少问津的那些馆藏中找到了现存的材料;还要感谢很多原本没有义务帮助我的个人,是他们彻底地翻查了自己的文件,为我找到了一些重要的记录。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当我最初想到要写写马尔科姆?麦克莱恩(MalMcLean)时,北卡罗来纳州档案馆(NorthCarolinaStateArchives)的乔治?史蒂文森(GeorgeStevenson)就给我送来了一些很难找到的关于麦克莱恩家族的资料。当我决定回顾更近期的集装箱运输时,纽约市档案馆(NewYorkMunicipalArchives)的肯尼斯?科布(KennethCobb)、纽约拉瓜迪亚社区大学(LaGuardiamunityCollege)拉瓜迪亚和瓦格纳档案馆(LaGuardiaandWagnerArchives)的道格?迪卡罗(DougDiCarlo)以及位于特伦顿(Trenton)的新泽西州档案馆(NewJerseyStateArchives)的贝特?M?爱泼斯坦()向我伸出了援手,让我完整地描述了集装箱摧毁纽约港的来龙去脉。
有关国际码头工人协会(InternationalLongshoremen’sAssociatio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