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部分(第2/4 页)
都是躬身行礼离开,他们一走,李如柏就要说话,李如松却叹了口气,缓声开口说道:
“老2、老三,你们不用跳脚,是不是觉得前面有大功,我这个做大哥的不上去拿,还不让你们去拿,还满心替外人说话?”
没想到李如松这么实在说出来,屋内的人都是李家一系,都有些发愣,李如松摇头继续说道:
“我说了几次,这世道已经变了,不是从前辽兵天下第一的时候了,要是十年前,现在我已经领着你们去汉城了,那还管他什么巡抚的文书,可现在不能这么做,咱们家得罪不起那王通啊,冒进杀敌,违反军法,对方想要治我们李家的罪那是易如反掌,冒进做什么,老爷子还以为这是十年前,李家呼风唤雨的时候吗?”
屋中气氛渐渐沉下去,几个人还有点不服气的样子,李如松又是说道:
“说这个你们不愿意听,我说说别的,在建州大败之后,咱们家损失惨重,这个是不假的,可这也五六年了吧,亲卫家兵练出来多少?”
说到这里,李如松的声音猛地提高了:
“你们这几年就一直没有练,就连原来那些人都荒废了,整天做生意看庄子,能有什么好处,娘的,老2你自己的亲卫,一个个都是胖了不少,马都是瘦了,还能打仗,咱们这些兵马,能拿出来的就是我带到宣府去的老底子,这等模样还能指望什么,那个土寨子,还有这个平壤城,如果不是这火炮轰的厉害,你们要死多少?”
众人已经是哑口无言,李如松又是说道:
“平壤城内巷战死了多少,出去截击死了多少,你以为倭寇就这么好啃,今天军功,明天军功,现在我们周围最少有七万倭寇,真要拉出去野战,到底是谁啃谁,难道就靠这炮轰?老子还没骂你们这炮手混账呢!”
李家在建州大败之后,励精图治是没有的,反倒是在日渐高涨的殖民拓荒和商业贸易风潮中大发其财,顾着这个,训练兵马的心思就小了很多,也不能说没有收获,可在这个战场上,却有了大问题。
李如松大发脾气,这才让一屋子的人都算明白了如今的局势,一个个的也都是泄气不言语了,李如松坐在那里平复了下情绪,又是开口说道:
“不要不满足,这次的功劳已经足够大了,该有的好处……”
还没说完,却听到外面有亲兵大声同传到:
“将主爷,辽阳那边有信到!”
……
“……老爷说了,此次大好的机会,若能得手,做到王通那般功业也是有的,请大少爷尽快出兵前往,若是大少爷不去,老爷将亲自率兵来到朝鲜,自己前往汉城……”
下面跪着的那人说的缓慢,屋中安静的很。
一千零九十三
辽宁毗邻朝鲜,在还被叫为辽镇时候,双方的来往就是不少,彼此的情况也是了解的很,想要在朝鲜打听消息,李家也有这样那样的手段,更不要说如今这个局面,不少朝鲜人主动的送情报消息过去。
从辽阳那边过来的这封信上对朝鲜境内的情形说的很清楚明白,就好像那边也有人在这里一样。
李如松心里也明白的很,这上上下下,不要说自己的两个弟弟,恐怕自家从宣府带来的骑兵中都有不少人会给辽阳通风报信。
信上说,如今从平壤一直到汉城,这期间虽然有倭寇大军驻扎,但都是以步卒为主,而且都是在以城池为中心盘踞,这样的驻守实际上是死兵,根本没有办法出来拦阻骚扰,如果在平壤的明军组织一支精锐骑兵快速南下,直扑汉城,肯定会有极大的战果,如果和汉城内的朝鲜“义士”里应外合的话,一举夺城都有可能。
相比于重镇平壤,能拿下朝鲜的王城汉城,这个功勋就是耀眼惊人,就算是朝中有人打压李家,也没有办法掩盖这样的大功。
“……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太过一厢情愿了?……”
李如松只是苦笑着说道,骑兵一路前冲,等到了汉城之后,倭寇大军差不多会有十万之众,怎么就那么容易可以冲进汉城夺城。
信上所写的东西,太多的主观判断,战场上变化多端,可不是自家想要如何,对方也会跟着如何配合的。
听到“老爷将亲自带兵前来”的时候,李如松脸上的苦笑已经不加掩饰了,转头问李如柏说道:
“父帅那边怎么就这么疯魔了?”
这话问的很不客气,可李如松也不在乎,也不怕送信的人回去报信,大家都是自家人,很多事情都是心知肚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