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2/4 页)
。糯米的产量小,又择地方,所以比起普通大米价格要贵了几成。
辛湖做的年糕有几种口味的,一种咸味,加了葱花和盐,可以油炸,也可以火烤,熟了就直接吃了。还可以放在锅里慢慢煎,快熟时放入鸡蛋液,煎成了一大块饼装,味道也非常好。再就是原味的,什么也不放,吃的时候,再加盐又或者糖都行,看各人的喜好了。
不过,在捣糍粑的时候,辛湖拿了一个大,开始做小糯米粑粑,和做包子一样的方法,在糯米团里加入事先磨好的芝麻花生粉,又或者红豆,绿豆沙,加上糖等等。
这种小的,是靠手捏的,有包了芝麻的,有包了红豆沙的等等。
“这是什么?”大宝等人围在一边问。
“很好吃的。你们等着啊,马上开油锅了。”辛湖笑道,想起去年在凉平炸麻花的事来,不禁有些后悔没有事先多发些面。正好一锅炸了。
炸好的糯米粑粑,又松又软,但因为是糯米做的,吃起来又有些粘乎乎的,非常美味,好吃得大宝顾不得烫,每种口味都各尝了一个,还叫着:“芝麻花生的最好吃。我再吃一个。”
辛湖连忙阻止他,说:“不能吃太多。糯米不好消化。积了食伤胃。你去吃杯山楂茶,然后去外面转几圈,消食。”
“哦。”大宝只得放下,不甘心的在灶房里转了一圈,出去消食了。
“我看啦,给大宝娶媳妇儿,一定要选个厨艺好的。”平儿笑道。
“就是,就他这个贪嘴样,娶个好厨艺的,保证能把他治得伏伏贴贴的。”大郎也笑起来了。
家里有辛湖这个好厨艺的人,他们兄弟几个,在吃食方面都是专家,一个比一个会吃,一个比一个爱吃。
这个年,过得十分丰盛,辛湖做了不少好吃的,点心,菜式等等,是他们一家人,过得最丰盛最热闹的一个年了。而且为了祭拜先人们,辛湖还特意做了不少贡品。
这一年的大年三十,陈家兄弟几个人,终于能好好的祭拜祖先了。先人们的坟头上也终于有了香火,大郎带着几个弟弟,每个坟头都摆好了酒菜蔬果及一应点心,认认真真的行了礼,磕了头,才回家。
完成了这个心愿,大郎的心情都格外好。
正月初,等不到天气变好,大郎与大宝三兄弟就出发回京了,他们得赶在二月前进京,平儿得在二月初参加大考。
兄弟四人,骑着马,只带着两位管事,快马加鞭,先行一步了。后头的人,马车等等,都得等到天气暖和后,跟着辛湖一起进京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终于出了一天太阳,没下雨。但是,这天都快热死人了。
第223章 上任去
兄弟四人; 只带了两个随从; 也没带什么行李; 四人又是快马,一路不停歇的; 只花了十多天就到达京城了。回家安顿下来后; 大郎就先去谢大人家,一来给他拜年; 二来也和他谈些事情。然后; 他又去了几家相好的人家走动了一下。
至于平儿所说的那户人家; 姓关。谢大人完全不认识。但小石头的爹娘; 居然和关家有点交情,朱相公谋了个不入流的小官做了几年,现在也往上升了升; 变成了个正经的七品小官。
朱大人这些年对妻子十分好; 时间长了; 张婶婶也就原谅他了。两口子日子过的十分恩爱,朱大人很多事情都会和张婶婶商量。这真是临到老了; 两人反而越来越甜蜜了。
这夫妻俩一听说到关家; 张婶婶就笑道:“大郎; 关家家风还是很不错的。”
“这么说,您还蛮了解他们家的啊。”大郎兴奋的问。
“我们家和关家有些往来; 说来话长,关家和小石头爹有点交情。这几年,我们两家也有些走动。”张婶婶说。
“这么说; 关家的姑娘性子如何,您是清楚的喽?”平儿连忙问。
“不错。关家这一代的也就四个孩子,二男二女,大女儿早就嫁了,大儿子和小石头,平儿都是同窗,二女儿今年十七岁了,还有个十二三岁的小儿子。关家家世清白,就是日子过得较为清苦一些。我其实也听小石头说了一耳朵的。正想找机会问问你和阿湖呢。”张婶婶说。
原来,朱家现在也在帮小石头寻亲事,小石头有父有母,家世也不算太差,自己又有才华,也算是很抢手的女婿人选。但是朱大人与张婶婶两夫妻,却也不想让儿子娶个不喜欢的妻子。就怕他们夫妻不和睦。
他们是吃过这种苦的人,就想着让儿子自己相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