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家书很普通,是已为人子女者常说的话。可是我却从不会这样直接地告诉爸爸妈妈,“我想你们,我放心不下。”不是因为害怕,是因为从来都不习惯温情主义。仿佛这样的话一说出口便显得矫情,尴尬。
从小我父亲对我们姐弟三人的管教就十分严厉,姐弟三个从来都不会撒娇。偶然在父亲面前任性了一点点,就会惹得他大发脾气,拿起手上的扫帚或筷子挥舞起来,暴跳如雷地喝叱我们,吓得我们逃得远远的。
这样的脾气很快便传染给我们。母亲的性情是温和的,我和弟弟们认为她太噜嗦了,就会像父亲一样粗声粗气的喝止母亲继续说下去。这个时候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母亲的感受。虽然我们这样粗暴,并不代表我们就不爱母亲;虽然父亲这样严厉,甚至苛刻,也不是说父亲不疼爱我们。只是我们这一家人还不懂得运用亲情的表达方式。
两代人的倔强脾气,使得我们跟父亲,我们跟母亲之间平时极少交流。父亲在场的时候我们就沉默,或者走开。母亲在家里也失去了可以谈笑的人。这个家庭虽然有五口人,却十分沉闷、压抑。
我初中毕业后,在学校住读。放假后,第一次回到家,家里门锁了。我兴奋地在山路上奔跑着。菜园里,稻田里,到所有父母可能去的地方去寻找他们。我第一次体会到想念父母的滋味。虽然都十六岁的人了,却像年少的孩子一样,娇声娇气的在每个垭口,喊着:“爸爸,爸爸!妈妈,妈妈!”。最后在公路边的棉花地里,听到有人大声喊我父亲的名字:“树生,你姑娘回来了,在叫你呢!”父亲这才从棉花地里伸出头,手里拿着烟蒂,高兴地对我招着手说,“这里,这里,听到了。”他老人家还是那样的脾气。语气里仍然有点不耐烦,脸上却高兴得不得了。要是在以前,他肯定会很生气地大声呼喝着,“叫鬼啊,喊冤啊”。
没回家之前,我想好了很多话,很多好消息,要告诉父亲,可是到了父亲面前,从前的那种感觉又像一堵墙横在我们父女之间。我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好像说什么都太矫情,都不自然。问了句妈妈去哪儿了,就乖乖地帮他摘着棉花。
我一边摘棉花,一边偷偷看父亲,突然发现他鬓角多了几缕白发,面色也憔悴了许多。心里第一次因为父亲而有种抑制不住的痛,怎么都忍不住要流下泪来。然后又想起了可怜的母亲,和我们平时对母亲的残酷。我愧疚得无法原谅自己。
除了小时候不懂事,挨打挨骂,我极少在父母面前哭。我这种打死也不低头的孩子,又怎么能让父亲看到我的泪?我埋着头,将眼泪藏在垂下的头发里,装作轻松地说,“爸,我回去做饭。”
他没抬头,“嗯,回去,回去。”
我转过身,一路哭着回到家里。父亲一定不知道做女儿的当时心里有多难受。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恨自己。很后悔从前的任性,懒惰。我想,只要是能让爸爸妈妈生活好过一点,吃多少苦我都愿意。从这以后,干多重的农活,我都没推三落四,也变得沉默了。我想,我们的家庭氛围太紧张了。父母亲被家庭的重担压得差不多都喘不过气来了,应该让他们享受所谓的天伦之乐。我开始学会服从父母亲,学着逗爸爸妈妈开心,家里终于有了难得一见的笑声。可是这样的情景也是不常有的。父母与堂叔伯们的争吵,父亲与母亲的争吵。让我和弟弟都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被家庭的阴影压抑得透不过气来,希望离开家越远越好。我对弟弟说:“行了,我们都走,让他们吵个够。”于是我和大弟弟远离了家乡,小弟也上大学了。家里就剩他们两个老人了,可这并不代表我就要抛弃他们。
也许是父亲老了,他的脾气慢慢也没有从前那样焦躁了。慢慢地我也能理解他的苦处。可是谁让他生在那样的时代。
父亲是老三届,考上了大学,却没钱读书,被爷爷逼着成家。在学校教书后又被调到村支部做财会。因为账目的问题,得罪了不少人。虽然明着是当干部,没拿钱回来,还老贴钱给公家。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养活,妈妈生气,就会唠叨,一唠叨他就烦。家庭的重担,还有这个穷村子的一些债务,让他觉得无力回天,所以心中总有一把无处发泄的怒火。
我很宠两个弟弟,宠得大弟弟很晚才懂事,如果不是我自己境况不好,恐怕他到现在还没法独立。我对旁人说,我很爱我的弟弟,可是很少跟弟弟们开玩笑,从来也没有说什么温情的话。他们做错了事,我仍然会像父亲一样严厉的训斥他们,重复着父亲的教育方式。
有了女儿之后,我把女儿放在父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