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是相信有鬼神,有报应,也相信佛教所宣传的那一套轮回转世,前世今生的理论。
在这些含混的多神迷信中,“狐仙”的故事,是最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传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无疑是其集大成者,更是将狐鬼奇缘,推演到了一个极致。
在小说《白狐》的创作中,琼瑶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构一个狐仙的故事,对《聊斋志异》的套路给予反动,另辟蹊径。
《白狐》中的那个女主角白吟霜到底是人还是狐?这个悬念,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琼瑶以巧妙的构思和叙述,先将故事推演到一个不可怀疑的极端,正面肯定白吟霜就是狐仙报恩。
但是在小说的结尾,忽然间却奇峰突起,提示了谜底。对既有叙述的指向,全部进行推翻,并且给予种种合情合理的解释。
这种小说的写法,在台湾的武侠小说中也经常被应用到,如古龙写作的《圆月弯刀》,或《血鹦鹉》这样的小说,都是这样。小说前面的文字都言之凿凿,给读者一定有狐仙、有魔幻的印象和感觉。
一直到了小说的最后,才翻空出奇,打出翻天印,给读者以峰回路转、惊诧莫名的审美感受。
然而从《白狐》到《梅花烙》,那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首先,《梅花烙》的时间背景,定位在了清朝乾隆年间。
虽然还保留了《白狐》中白吟霜是人还是狐的这么一个悬念之外,其它的情节已经相差甚远。而且,对于白狐这么一个象征的意象,不是在加强,而是在刻意地减弱。突出的重点,却是那支梅花簪和白吟霜肩上的那个梅花烙印。
《梅花三弄》中的《鬼丈夫》是琼瑶的秘书,根据琼瑶同名的电视连续剧剧本,和以前琼瑶收录在《白狐》中的一部中篇小说《禁门》所编写的,琼瑶全集中没有收入这篇小说。
电视连续剧《鬼丈夫》和《禁门》小说原著的基本结构变化不大,琼瑶说在《梅花三弄》这三个故事中,这部《鬼丈夫》,是维持原著最多的一个。
《鬼丈夫》小说的故事背景改在了明国初年,这当然是为了使《梅花三弄》这三个故事前后的时间之间,有承续沿续关系,体现出缘定三生、轮回转世这样的一个因果关系的编排。
《梅花烙》的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鬼丈夫》发生在民国三年,而《水云间》的故事则是发生在民国十八年。
《鬼丈夫》故事发生的地点,转到了湖南的边城,带了一些苗族和土家族的民族色彩。我们一直在说,琼瑶其实有着很深的故土情结,在这里也可见一斑。 。。
第10集 谱情成梦(下)(8)
《鬼丈夫》电视连续剧中,增加了紫烟这条线索,增加了老柯这段剧情,还增加了“面具”的安排,还有很多新的人物,这一切对于丰富和细化小说中的内容和场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电视剧的拍摄也很成功,比原来的小说当然要厚重了许多。
《梅花三弄》中的《水云间》,是根据小说《六个梦》中的那篇《生命的鞭》改编和重写。电视剧是在杭州西湖拍摄。
琼瑶认为,惟有在“一湖烟雨一湖风”的西湖,才能体现出这个故事的意境。西湖的美,确是为电视剧增色不少。
《梅花三弄》属于琼瑶第四个阶段的创作。
我们知道,在这个阶段,琼瑶的小说基本上是为拍摄电视剧而创作,有的小说甚至是拍摄电视剧的附产品。这些小说文本的美感,和创作的独特性,和琼瑶前期的那些本色出演的作品相比,总体上要弱一些。但由于琼瑶创作技巧的娴熟,不少的作品中,还是有一些让人*的闪光点。
《梅花三弄》应该说是这一阶段很成功的作品。
有意而为之的独运匠心,使整部小说的结构更为完美,三个故事之间的照应更为密切,关联更为有机和丝丝入扣,不像在《六个梦》中的六个故事,联系还略有牵强之嫌。
《梅花三弄》,本来是中国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各种文学形式和艺术体裁的无数作品,来表现梅花的那种高洁精神和品质。诸如咏梅的诗,梅花的画,数量真是数不胜数。
而属于音乐范畴中的《梅花三弄》,在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和体裁中,具有跨越超脱的极为重要的意义。
据记载,《梅花三弄》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此曲借物引怀,重章叠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