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的远洋轮船的码头工人,在1950年每两个中就有一个受过伤,每六个中就有一个进过医院。在工伤率较低的纽约,1950年所报告的严重事故达2208起。政府的安全条例和安全检查几乎不存在。局外人可能在码头劳动中看到了浪漫和工人阶级的团结,但是对这些在码头上谋生的工人们来说,这种工作令人厌恶而且往往非常危险,其工伤率是建筑业的3倍,是制造业的8倍。17
码头上的拥堵(3)
那个时代的货轮都是散件货轮,在甲板下面有多层开放空间,可以装运几乎任何种类的干货。17到了1946年,世界上的很多商业船队都毁于战争,但是有将近3000艘美国商船幸存了下来,可以用于海上运输和贸易。在这些船只当中,有2400多艘是美国的造船厂在1941~1945年出产的“自由级”(LibertyShips)。“自由级”是作为运输船来设计的,航速很慢,造价非常低,而且从预制构件到组装成船所需的时间不到70天。这些船只被故意造得很小,这样当一艘船被德军的潜艇击沉时,货物损失也不大;“自由级”只有441英尺长。在1944年,美国的造船厂开始建造“胜利级”(VictoryShips)轮船,其航速要比11节17的“自由级”快得多,但船身的长和宽只增加了几英尺。战后,美国海军把450艘“自由级”轮船卖给了国内的商业运输公司,还有大约450艘卖到了欧洲和中国用于商业运输。有540多艘“胜利级”轮船从战争中幸存下来,同样也是在1945年后期被海军廉价出售。17
这两种型号的船都不是面向商业效率设计的。它们的内部空间非常局促。船侧的弯曲意味着每艘船上的5个小货舱顶部较宽而底部较窄,船身中部要比前部或尾部更宽敞。码头装卸工必须要知道怎样装填这些古怪的空间:对于船主来说,浪费船上的空间就意味着损失金钱。每个货舱都有各自的舱口,被一个固定在甲板上不透水的金属舱盖封住。要在沿途停靠的第一个港口卸下的货物必须最后装,以便它们靠近舱口容易卸载;要在整个行程中的最后一个港口卸下的货物,会被推挤到远离舱口的角落里。在这同时,每一件货物都要堆得牢固而紧密,以免当船在海中颠簸时它们会移动;一个松动的箱子或木桶散掉了,里面的东西以及周围的其他货物就可能因此遭殃。有经验的装卸工知道该把什么样的货物推到靠外侧舱壁的不规则空间里,该把那些东西堆到内侧舱壁的旁边。他们还会把纸箱、麻袋和木料混搭成临时的墙壁,让货物挤在各自的位置上,同时又能保证船到港时货物容易卸下。装载时的错误可能是致命的。如果在海上的大浪中负载移动了,那么船就有可能翻掉。17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码头上的拥堵(4)
在航程的终点,直到所有的到港货物都被搬下船之后,为下一次航行作准备的装载才能开始。船舱里的货物塞得太紧了,当时根本来不及分开,所以装卸工们往往把货物都堆在码头上,然后再挑选分拣,检查标签,确定哪些货物应该运到中转货棚去,哪些当场就能用车拉走。如果船是从国外来的,海关的检查员会在码头上巡视,撬开箱子检查以确定关税。买方的代表会出现在码头上,以确定他们的订货已经完好无损地到达了;肉类和农产品经销商也会派代理人过来抽样检查新到的货物。码头附近的劳动大军还包括一小群木匠和箍桶匠,他们的工作是等这些各路的检查人员完事儿之后,修好破损了的木箱和木桶。在那时,吵闹的柴油机卡车会来到码头上运走各自的货物,而叉车会把其他的货物运到中转货棚去。把一船到港的混杂货物转移到中转货棚,然后再把离港的货物装上船,这个过程可能会让一艘船在码头上停泊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17
这些码头区的现实意味着在战后时期,航运是一个高度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大萧条和战争导致私人建造的商业船只数量锐减,所以船舶经营者投入的资金少得可怜。在美国,从1930年一直到1951年,用于轮船和驳船的私人支出总和仅为25亿美元,还不如以前船主们在20年代的10年里投入的资金多。轮船公司可以购买剩余的“自由级”、“胜利级”以及油轮,每艘的价格才30万美元,所以停在港口中不运营的那些轮船的维持成本并不是一笔很大的支出。用于岸上设施的支出可以忽略不计。最大的成本项目是大量码头工人的工资,可能要占到一次远洋航行的总支出的一半。再加上支付给码头所有者的吨税,“货物航运成本的60~75%是发生在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