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通话质量极差还会断线,郁闷的一b。
“小同志啊,饭要一口一口吃,哪能一步到位。跃进式的发展确实很吸引人,但是还要尊重科学规律啊。”领导看长久不作声了,也就怎么生气了。
长久也从思考中退出来了,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我的话说了重了。局长先生我有个请求,不知方不方便。”
领导倒不在意:“说,有什么困难我们尽量帮忙。”国人对外籍人士还是很客气的。
“您这里有没有技术人员,特别是交换机技术人员,我想和他们交流一下。我也是学技术的,很想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长久斟酌着词语,生怕领导误会。
“这个没问题,我们欢迎啊。”领导丝毫没有怀疑的意思,直接和后面跟班的交代了几句,“要么咱们开个会交流一下?”
“不用了,我就是想学习一下,不用那么兴师动众了,呵呵。”
“那好,小李,你带这位小同志去技术科。”领导直接安排,“我和虞先生就在办公室,你完了之后来找我们就行了。”
“谢谢局长了。”
~~~~~~~~
原来上海电报局也在计划体制下承接了研制交换机的任务,主攻方向是各种接口电路和中继电路。
和技术人员讨论了一阵之后,饶是长久有电路的理解基础也是听的头大,毕竟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大不相同。
不过原理长久倒是听懂了,交换机的功能无非是将两个用户的线路连接起来用来通话,只不过以前步进制的是人工接线(就是人们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拿着插头插来插去的那种),纵横制的是用继电器接线(稍微机械化了一点)。
至于程控交换技术,电报局的技术人员也是所知不详,只知道那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先进的不得了。
废话,长久暗骂,再二都知道程控交换机是计算机控制的,还技术人员呢。
没有办法,长久只好带了一肚子的术语和想象返回了。
长久找到了虞博士,两人吃了饭回到了旅馆。
“你不会真的想做交换机吧,那东西可不是买几个零件就能装配起来的。”虞博士有点看不懂长久。
“没事,我不是自不量力的人,只是看了这一领域的利润有点心动而已。”长久笑道。
“那就好,我们现在还没那么多资金去烧,只能一步步来。”虞博士点点头。
“我们是没资金,但是国家有。”长久笑的很诡异。
“你什么意思?”
“迎合市场,国家有需要,我们就向国家要钱呗。”
“???”
“待我再想想,想到了再告诉你。”
“……”
曹长久正打的如意算盘,如果说79年之前国家是高积累的发展政策,那么改革开放之后就是高速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意味着基础建设,当前的通信设备肯定不适合发展了。
长久印象最深的90年代关键字就是群体性突破,那可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改革开放,国外交换机厂家如同问道了血腥味的鲨鱼,纷纷涌入了华夏市场,利用国内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的幼稚心理,以高昂的价格以近乎倾销的方式把各种各样的程控交换机卖给华夏。
当时的华夏通信系统里的设备可谓是万国牌,有四个字说得好——“七国八制”。
就是说系统里至少有七八个国家的交换机设备,n种制式并存,这大大的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更有甚者,日本人还妄图控制华夏的通信市场,以低价倾销的方式打压其它厂家。
混乱的市场让华夏当局苦恼不堪,曾经有一次还因为这些的原因造成了京沪通信断了24小时。日本人还特别的有心机,主机卖的便宜,配件则漫天要价,你还不得不买。
因此华夏的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这样的政策到底该不该继续。
自从89年之后,国外的交换机设备完全进不来,打击了大部分奉行以市场换技术的人。
一些厂家鉴于交换机市场的巨额利润,或合资或私营,都参与到了研发当中来,最著名的就是04机了。
当时有一个论断很有市场,那就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只要将市场开放给国外资本家,技术也就跟着进来了。
可是现实击碎了他们的美梦,封锁如故,而且变本加厉。
91年,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邬江兴主持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