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部分(第1/4 页)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只是逗大家开颜一笑而已,但李文和李婉这两姐妹拿着一个红色信封走上舞台时,坐在酒席前的宾客们都正色起来。
首富先生的笔面大啊,动辄捐上百亿做慈善。虽说那些慈善基金会有避税之嫌,但这么多年来也花费了数十亿用于内地的医疗、卫生、教育事业。
这次他幼子出世,不知又会捐多少?
错了,新新和毛毛出世时,李家明都没有捐款,幼子出世怎么会捐?
风姿绰约的李文和青春靓丽的李婉宣布的是另一件事,那便是正式宣布创立李氏家族信托基金会,受益者包括李文与李婉本人、以及李家明与柳莎莎的子女。
“除从事学术、科技研究、艺术工作的成员,或本人患有需高额医疗费用的疾病之外,每一家族成员每月可以从基金会获得相当于其本人一倍薪水的补贴,除此之外再无任何资助。”
什么?
大厅里上百宾客面面相觑,一倍薪水的补贴能干什么?岂不是连一个体面的生活都保障不了?
呵呵,什么叫体面的生活?
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那才叫体面。
豪宅、跑车、游艇、私人飞机,那不叫体面叫奢侈。如果那些奢侈品不是由自己的双手创造的,那就是社会的寄生虫,又岂是李家明夫妇愿意看到的?
“另,如有家族成员违法犯罪或有违公序良俗,将自动丧失家族信托基金会的资助。”
违法犯罪还有个标准,什么叫有违公序良俗?
在李家明的声明中,洋洋洒洒地将恃强凌弱、声色犬马、骄奢淫逸都归于有违公序良俗。总之一句话,能获得家族荫庇的后世子孙,只能是那种老实做事本份做人的后代。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李家明、柳莎莎于xx年x月x日。”
礼貌的掌声中,大厅里的宾客们并不以为然,甚至还有人觉得李家明这是在沽名钓誉。这种声明在大体上看似是在鼓励后代自立自强,但也有明显倾向性,比如从事学术、科研及艺术工作的,声明中并没有提及家族信托基金的资助力度。这不就是说,首富夫妇希望让后代进入科研及艺术领域?
可在幼子的满月酒宴上,作为首富的李家明委托其妹妹宣读这样的声明,却在社会上获得了一边倒的称颂声。这是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人人都在向钱看的同时,也希望保留着那么一块净士。
富可敌国的李家明给予后代一倍薪水的补贴,能让他们生活宽裕不窘迫,又不至于仗着家族余荫骄奢淫逸。要知道,京城四少、沪市四少被媒体炒热之后,却并不是一个什么好词。
或许人们在谴责其嚣张跋扈的同时,更多是羡慕其会投胎,但那毕竟只是羡慕,幻想成不了真。既然成不了真,那么那种羡慕便会很容易转变成仇富,从道德的高度上去否定。
第四百三十一章 逆耳之言
简朴的满月酒结束了,香港大学当日便收到一张八千万港币的支票,用于建立一个国文图书馆。风姿绰约的李文在递交支票时,只有一个条件,要求校方在图书馆前立块碑注明,这笔钱是由sohu、腾信等八家媒体捐助的。
八百万的转播费变成了八千万的捐款,李家明的亏本生意让那玩笑成了市民们的谈资,也博得了他们不少掌声。
数天之后,受到兄嫂委托的李文向燕大、清华各捐赠了八千万港币,又回到老家向他俩的母校同古中学、袁州中学及崇乡中学、小学各捐赠八千万港币。对于燕大、清华这样的国内顶级名校来说,八千万港币的捐款不少也不多,但对于同古中学和崇乡中、小学那样的学校却无异于天文数字。
如果这些捐款捐在其他地方,校长们会富得流油,可在同古的教育界有尊大佛,而且是能让李家明夫妇俯首帖耳的大佛。高达二点四亿的捐款,还没被三位校长捂热,便被听到风声赶来的胡师公强行收走了。
接到小妹的电话时,李家明正在私人飞机上给棕子洗屁股,得意道:“莎莎,你输了”。
“不会吧?一分钱都没留?”
能留才有鬼,三个学校的校园建设、老师待遇,即使放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一流的,三个校长还能想出什么花样来?想不出花样,胡师公能不全部拿去建设其他乡村中小学?
“你也不想想,连县长书记都让胡师公三分,三个校长还不让他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