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页)
李时珍大胆地修正前人的错误或片面论断,绝不是出自狂妄、武断,而
是立足于亲身反复实验,取得真知的见的基础之上,故有着雄辩的说服力。
五、坚持知行结合
李时珍特别注重知行结合。在中国哲学史上,提倡知行结合,反对脱离
实际的性理空谈,有着优良传统。李时珍在科学实践中,继承发扬这一优良
传统,为发展祖国医药学做出了独到贡献。《本草纲目》的撰写过程,是知
行结合的光辉典范。李时珍在辨证论治、研究医药等方面,处处体现知行结
合精神。中医学中讲知行结合,就是要求以医学、药学理论为指导,发挥人
为主观能动性,通过药物的不同配伍,特定的炮制手段,改变方剂、药物的
性味及疗效,以适应辨证论治的要求。知行统一是李时珍精通医理、药理,
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理论指导实践,妙手起沉疴
历代著名医学家都是知行结合的典范。他们把论医同论药结合起来,用
理论指导实践,治疗各种疾病,在我国医药学史上树立了知行统一的光辉榜
样。张仲景、陶弘景、孙思邈等大医学家,都是结合医疗实践,探讨病理、
药理,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同时,又将自己研究的医理、药理,用于指
导临证治疗,让理论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因此,他们都是医学家兼药物
学家。他们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著名的医学著作,同时也写了本草著
作、方药著作。李时珍步前贤的后尘,掌握精湛医术,阅读诸家本草,既精
医,又通药,强调医药结合的重要性。他写《本草纲目》,特别注重知行统
一,体用结合,每味药物后面列上“附方”,表明该药的实际应用。在“发
明”一栏,除详述该药的治病原理,还特别引述名家医案。用“附方”和“医
案”来印证药性、药理。将医与药紧密联系起来,启发人们认识药物,掌握
理论,指导实践。
《本草纲目》第一、二卷称为“序例”,主要强调研究本草科学知识要
结合实际应用。其中《十剂》、《标本阴阳》、《四时用药例》、《五腑六
脏用药气味补泻》、《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引经报使》、《李东垣随
证用药凡例》、《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等,都论述医和药是如何结合的。
第三卷、第四卷题名《主治》,专门研究“百病主治药”,将方药同疾病紧
密联系起来,以病证为纲,以方药为目。病证之下,按辨证的需要,列出主
治药物;方药之下,注明功效适应证、用法、剂量,对临床辨证处方具有重
要参考指导作用。李时珍注重提高本草学的科学性,同时注意阐述其临证实
用价值,这是他从事药学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在继承和发扬知行结合哲学
传统的基础上,将医药理论同辨证处方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是《本草纲
目》的一个重要特点。
李时珍将总结历代著名医家的多种用药凡例、用药式,放在首要地位,
目的不是为了用这些既成凡例、药式束缚人们的思想,让人们不假思索,照
别人的凡例、药式遣方施药;相反,正是要求人们更好地领会、掌握辨证用
药的基本规律,临诊可以灵活运用;遵守客观规律,更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际上,各种用药凡例、用药式,是祖国医学长期发展所积累的有效经验,
可说是历代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长期医疗实践中知行统一的范例,具
有普遍有效性;然而医家灵活运用凡例、药式的过程,依然是一个理沦和实
践相结合,知和行相统一的过程。例如药性的升降沉浮,固然有普遍的规律。
在《升降沉浮》中,李时珍写道:“味薄者升,甘平、辛平、干微温、微苦
平之药是也。气薄者降:甘寒、甘凉、甘淡寒凉、酸温、酸平、咸平之药是
也。气厚者浮:甘热、辛热之药是也。味厚者沉:苦寒、咸寒之药是也。”
掌握这些关于药性沉浮升降的基本准则当然很重要,但仅仅一般地了解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