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2/4 页)
俞仁捏着毛笔,端端正正的用馆阁体写着讣文,泪如雨下。写到末尾处:学生刘俞仁。顿时嚎啕不已,衍圣公一生鲜少收学生,刘俞仁是其中之一。刘俞仁拜入衍圣公门下的时候,衍圣公将他整整从头到尾脱胎换骨的重新□□一遍。
可是他愚笨,辜负了衍圣公的心血。最终只能靠着衍圣公给他代笔的文章去一逞威风。
再也没有人会像衍圣公那样教导学生了,衍圣公几乎推翻了现实通行的史观,诗词观。他会直截了当的告诉你,这是从哪一辈人流传下来的史观。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史观,他们服务的又是怎么样的一个皇帝。
刘俞仁对文体的感知远远超于其他人,他站在一个不一样的高度会俯知世界。
这些年他和孔家的联系很少了,衍圣公也不愿意见他。
只是偶尔想起衍圣公冷眉冷眼,指着他含混的笔触,斥道:“行笔如做人,写字是写自己,你哪里犹豫了,哪里迟疑含混了,一丝一毫都瞒不过。人方贵君子,几笔字都写不好,不要再做我的学生!”
刘俞仁脸色涨红,又急又气。
第二日再来上课,桌上还放了本字体。刘俞仁又屈辱又惭愧。
小冯俏偷偷告诉他,“外公对着你的文章抄了一夜,你要好好练字啊。可别辜负外公的苦心……”后来那篇文章险些让刘俞仁夺下当年京兆府解元,如果半路没有杀出个章年卿的话。
一跑神,下笔乱了。刘俞仁顿住,本想重新誊写。一旁等了许久的门客小声道:“刘公子,孔府门外已经挂上了三元和六首两人的亲笔书。”言下之意,让刘俞仁别再写了。
三元是章年卿,六首是许淮。比起赫赫有名的两位,刘俞仁的贡士出身,简直不配称为衍圣公的学生。——他写这些又有什么用。
何况,三元是孔家的孙女婿,六首是冯家的外侄。孔家挂谁的,也不会挂一个外人的。刘俞仁沉默许久,默不作声又誊写一遍。写完却没有交给别人,而是自己收起来,装进木匣,束之高阁。
文人爱惜羽毛,最珍惜身后名。
韦九孝干儿子入狱后,刘俞仁向来愚笨的头脑,竟在第一时间串联出前因后果。他选择了一条很不明智的路,在谢睿和开泰帝都欲在衍圣公之死伤大做文章时,先一步着手安排‘瓜熟蒂落’,将衍圣公之死定性。得罪了开泰帝,也得罪了四皇子谢睿。
四皇子借章鹿佑做掩逃跑,一路潜到山西。赵虎将他保护的滴水不漏,整个逃亡的过程都没有发生什么波折。谢睿在山西刚落稳脚跟,便收到韦九孝从天牢滴出来的讯息‘衍圣公已死’。赵虎愣了愣,阴阳怪气道:“韦九孝神通广大,在天牢里消息都那么灵通。”
谢睿若有所思的看他一眼,微微敛鄂,没有说什么。
衍圣公死在这个节骨眼上,于谢睿有利远胜于开泰帝。只要谢睿愿意,大可以拿着圣旨和衍圣公之死大做文章。韦九孝已经替他铺好了路,衍圣公是死于御膳房的吃食,开泰帝难逃其咎。
开泰帝不承认圣旨在先,谋害衍圣公在后,其心可诛!
唯一的不便是谢睿不在京城,指挥起来耗时耗力。好在谢睿离开前不只给京城留下韦九孝,还有一个门客遍天下的小孟尝刘俞仁。
谢睿还来不及松口气,便听线人来报:刘俞仁力排众议,坚持一动不如一静。将衍圣公之死,以瓜熟蒂落画上句号。
谢睿半晌不说话,低头看见自己袖里泛垢,起身道:“有热水吗,洗澡见客。别让总兵大人久等了。”赵虎点头道:“我去通报总兵大人。”
谢睿不愿去想刘俞仁临阵叛变是为什么,内心麻木。有一天韦九孝叛变了他都不奇怪,外公走后,他从来都成一个人。
山西总兵范颐鸣和谢睿在点兵台碰头,范颐鸣是王家如日中天的时候扶植起来的人。正如谢睿所料,王国舅死后,四皇子不值一提,范颐鸣也没打算冒险,一直按兵不动。王国舅大概死都没想到,树倒猢狲散,他临走前给谢睿留的一文一武两个人都放弃了谢睿。
范颐鸣和谢睿相谈甚欢,两人不约而同以王国舅为话题点开始了回忆。范颐鸣以和王国舅历年来的交情,表达对谢睿的支持。谢睿以王国舅对范颐鸣的看重,来表达他对山西大营的信任。彼此的态度都很恳切。
酒到酣处,范颐鸣眯着醉眼道:“四殿下,有一事我不知道当不当讲。山西和河南比邻,我与陶巡抚素来不睦。不知殿下是否愿意托面和陶家人打声招呼?”眼底深处却一片清明,笑了笑,又委婉道:“听闻殿下和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