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你看看,殿下智谋能盖天下,您这早已施过的小计,何用老臣当策谋略高献上。”
李弘拍膝而立:“嗯,该用他的矛,去刺她的盾。”
裴炎向前靠拢:“你母后若是招降纳叛……。”他为自己无能杞人忧天状态暗暗诱导。
李弘也靠向前:“小王我就去礼士下贤。”
“她是国母皇后,不能随便远离深宫禁地。”
“我是东宫太子,可以随意亲临招贤馆驿。”
“凡是她赏识器重的人才……”
“我一概额外抬举,重用!”
“她若暗施小恩小惠……。”
“我就公然重赐重赏。”
“对对,凡是名士都好声名!”
“哪有才子不爱钱财!哈哈哈……”
裴炎也嘿嘿而笑。笑若自愧无能,敲敲脑袋
李弘向众人一挥手,指着珍果美食:“吃,今朝大家一起吃!”
众人围上前各取所需。
说书人笑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丘之貉,方能共食其美食呀。 。。
第六集趋炎附势投权贵
说书人承前启后地评叙:瞧,“集英聚贤”,这四个金字,是唐太宗御笔亲题的。唐朝开国不久就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全仗唐太宗,招贤纳士,能识人才,善用人才。为此这位英明皇帝,特造了这雄伟典雅的馆驿,招贤馆来礼贤下士。武则天也秉承太宗遗愿,集英聚贤了。是为治国安邦,还是结党营私,只能先观其行,由表及里观其心了。
说书人评叙时,由鸟瞰招贤馆、宏伟壮观的高楼飞檐下,那‘集英聚贤’的金字匾额的特写,缓缓后拉,镜头环视整座典雅朴质的馆驿。
主楼内外,古柏苍松翠绿参差,小桥流碧水,繁花掩假山,亭台阁榭散落有致,重重馆舍因地组建、乔木下,灌木中,傍山依水,零零散散三五成群的文人雅士,都兴致勃勃,悠游自得喜形悦色,或阅读、或书写、或清谈、或漫步,树阴花丛,处处扬溢着闲清逸致,翰墨馨香。更有一群青年文人,聚在凉亭内评议诗文,朝气勃勃,阵阵欢言笑语四溢横飞。
突然远远传来击罄之声。待役四处高喊:“东宫皇太子代王殿下驾到,快到集贤楼下接驾呀!”声声不息,由近而远。“东宫皇太子代王殿下驾到”呼声,由远而近。
顿时,宁静的庭院肃然无声,片刻,楼阁亭台又人影骚动,唏嘘惊叹,馆驿沸腾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贫富不一的儒士,理着袍服,整着冠戴,熙熙攘攘滚涌向集贤楼去,各占优势地点,翘首张望,难抑激情。
稍时,笙管丝弦,古乐清音远远溢至,彩女歌童成双成对,提馨香,洒清水,前导引,后护卫,族拥着八人抬的銮阁缓缓而至。太子李弘身穿豪华便服,高坐銮阁上,频频向儒士颔首致意,抬手应承。紧随其后的是国子监祭酒,广文馆博士,和礼部尚书王福畤。
集贤楼前老少群儒,纷纷伏跪接驾。
李弘下了銮阁。招贤馆驿官跪上前奏道:“不知代王殿下驾临招贤馆,未曾远迎,望求恕罪。”
“小王我匆匆而来,你们都不知道,哪来什么罪呀。”边说边向前,亲手将左右两个老儒扶起:“平身,平身,众位平身!”
两个老夫子受宠若惊,激动得举止笨拙,口中嗫嚅不知所云。众儒生纷纷起来,蠕蠕蠢动,窃窃私语,都被李弘前护后拥的气势,锦衣绣袍的华丽,太子冠上金玉珠宝的高贵所镇摄,又被皇太子清秀端正的相貌,仁慈和霭的笑容而好感顿生。
李弘亲切地环视了楼前恭立的群儒深情由衷地说:“父王秉承我祖太宗创立的旧制,榜外拾遗再开幽素举。神州境内县府褒举,当今华夏的饱学鸿儒,忠孝义士,群贤毕至汇聚京师。圣上龙体不爽,小王我奉旨代王驾,特来慰藉诸位儒士。”
“谢吾皇万岁,万万岁!谢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众儒生先先后后,深捉揖,高呼唤,声调不一,语音不齐,声如鹊噪。
李弘和颜悦色向众生道:“今朝君臣欢聚,效仿昔日谢灵运,桂舍以文会友,依照王羲之,兰亭品酒抒情。主随客便不拘小节,柳荫花丛,饮酒赋诗,琴棋书画,各寻其乐。”李弘说罢向曹达吩咐:“将美酒佳肴,分别送到庭院各处去。”
舍人曹达向外击掌。太子东宫的太监侍从,抬着美酒,捧着食盒,鱼贯而入……。
琴坛上,众人陪伴着李弘,聆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