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页)
他首先要打造的,当然是自己的黑羽箭。目前拥有的三十枚的黑羽箭,总是感觉不太够,万一鞑子的数量比较多,没有足够的黑羽箭,那可是麻烦事。特别是如果鞑子的数量很大,围攻牛角墩的话,他只有三十枚的黑羽箭,是远远不够的。
在目前来说,牛角墩的战斗力,基本上只有他和高猛、张全复、刘闯等四人,余力钧显然战斗力是不行的,其他人就更加不用说了,连炮灰的作用都发挥不了。而弓箭手更是只有他和张全复两个。要是鞑子悍不畏死,愿意付出五十人左右的代价,猛攻牛角墩,后果还是比较麻烦的。三十枚黑羽箭射完,那就只有肉搏了。单纯肉搏的话,徐兴夏又能干掉几个鞑子?
徐兴夏将四枚黑羽箭拿出来,分别交给四个匠户,娓娓的说道:“诸位请看,就是这个东西,看看能不能依样打造。”
刘广梁将黑羽箭仔细的看了一会儿,向旁边的一个老工匠说道:“老郭,弓箭好像是你的行当吧,你来说说。”
这个年老的工匠,名字叫做郭福全,年纪已经很大,差不多六十岁了,头发都完全发白了。岁月的痕迹,在他的身上十分的明显。脸上全部都是皱纹,两个眼眶也深深的凹陷下去了。如果不是世袭的话,他这样的老人,早该退休了。可是,由于变态的军户制度,他还得继续服役。匠户的服役几乎是终身的。
毕竟,工匠的手艺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慢慢的积累出来的。年纪越大的工匠,打造的经验就越多,技艺就越精湛,打造出来的武器装备质量就越好。在纯手工制作,没有机械化生产的年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明朝的每个作坊,都有大量的老工匠存在,卫所军内部也是如此。
在威镇堡的匠户里面,郭福全是专门负责打造箭镞的。他仔细的研究过黑羽箭以后,缓缓的说道:“大人,这些黑羽箭,都是用最好的熟铁打造的,成本比较高啊,也比较费事,得反复的锻打。如果依样复制的话,成本也会很高。”
徐兴夏不动声色的说道:“成本大概要多少?”
郭福全粗略的计算一下,谨慎的说道:“一两银子肯定是要的。一枚这样的黑羽箭,需要耗费六斤的生铁呢。如果再增加两钱银子,还可以打得更好一些。”
徐兴夏将黑羽箭接回来,期待的说道:“还能更好一点?”
郭福全点头说道:“是的。箭头可以打造得更加的坚固一点,就是射在骨头上,都不会开裂。如果不是存心毁坏的话,就是反复使用数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都是完全可以的。”
徐兴夏满怀希冀的说道:“你详细的说说看。”
郭福全就简单的介绍起来:“大人,这这样子的……”
这些黑羽箭,都是在两百多年前打造的。尽管当时的打造质量很好,毕竟已经过去了两百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在这两百年的时间里,大明朝的铸铁以及炼钢技术一直都在发展,特别是炒钢技术不断进步,百炼钢之类的技术,也已经逐渐成熟,这使得钢材的质量是越来越好了。
徐兴夏的这些黑羽箭,箭头都是生钢(又叫粗钢)锻打而成的,质量比熟铁都要好。在两百年前,它应该是质量最好的钢。但是,在两百年以后,这种生钢就有点落后了。现在通过炒钢得到的钢锭,又或者是通过反复锻打的百炼钢,质量都要比生钢好。
郭福全的意思,就是通过反复的锻打,将箭头完全锻造成百炼钢的质量。这样一来,箭头在射中骨头的时候,也不会开裂损坏。一枚百炼钢箭头的黑羽箭,反复使用数年,都是没有问题的。当然,百炼钢的成本,要比生钢高出不少。
徐兴夏好奇的问道:“不知道各种原材料能不能搞到?”
刘广梁接口说道:“这个倒不是很难,生铁还是比较便宜的。”
看到徐兴夏有些疑惑,刘广梁就详细的解释起来。要说万历皇帝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有什么贡献,估计就是高炉了。为了赚取私房钱,他私底下派遣太监开挖矿山,批量炼铁,在很多地方,都修建了专门的炼铁炉。这些炼铁炉的规模,都相当的不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岭南的佛山,就有一座高炉,每天的生铁产量超过三千六百斤,可见产量是相当惊人的。
在宁夏镇,也有三座这样的大型高炉,使用的都是贺兰山出产的原材料。贺兰山不但是动植物的大宝库,还是各种矿石的大宝库,它出产的铁矿石、煤矿以及其他的矿石,质量都是相当高的。所有炼铁需要的原材料,都可以在贺兰山找到。宁夏镇的这几座高炉,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