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党军队连长经此小小挫折,情绪出现了波动。其中一人执意返乡,不愿去苏区参加红军了。黄克诚反复劝说也无济干事,只好送他走了。
黄克诚暗暗焦急,不知何时才能接上关系,前往苏区。他十分担心时日一长,另外两个人也失去耐心,返回家乡。两天之后,情况忽有转机。有人主动来找他们,通过暗语,迅速接上了头!
第二天,鄂南特委来人带领他们经黄冈,去苏区。黄冈渡口。
通往鄂南苏区的要道。只要乘船过江,就是苏区了。一行人抵达黄冈渡口,准备雇个小船过江。
渡口驻有国民党军队,盘查很严。
黄克诚等刚走到渡口哨所附近,一个哨兵“哗啦”一声猛拉枪栓,一声喝斥:“站住!”
然后,他气势汹汹地走过来。哨兵一看有三个人身穿国民党军官服,态度立刻缓和下来,满脸堆笑:“长官,你们到哪里去?”
黄克诚早有准备,干咳了一声,不紧不慢他说:“到阳新县城,找七十四师罗霖师长。不行吗?”
那个哨兵立刻接上了茬,客气他说:“不敢,不敢。不过,对岸是共产党活动的地盘,从这里过江,长官是到不了阳新县城的。”
“噢?”黄克诚面容严肃,反问道,“你认为该怎么走啊?”哨兵不敢怠慢,赶紧说:“长官,你们可以坐船往下游划,到了一个叫富池口的地方,再打听……”
黄克诚装作已经明白,不耐烦他说:“知道了。那我们就坐船,去富池口!”
哨兵点头哈腰,予以放行。
黄克诚他们从容地坐上小船,向下游划去。待到江心,趁岸上哨兵看不清楚时,黄克诚叫船工直接向对岸划去,很快在江边靠岸了。
一行人十分顺利地踏上了共产党活动的区域,一颗绷得很紧的心,终于松弛了下来。
接着,他们与鄂南特委负责同志见了面,递交了中央来信。苏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黄克诚极力吸吮着这里的新鲜空气,那种兴奋之情,无法用笔墨形容!
至此,他终于结束了自湘南暴动失败以后一年多的白区生活。
平江县长寿街。
一座简易的主席台已经搭起,正中央悬挂着一幅马克思的巨幅画像,会场周围红旗迎风招展,飒飒作响。
主席台下,红五军全体将士席地而坐,有说有笑,气氛活跃。
有不少当地群众闻讯而来,驻足观看。
黄克诚就坐在队伍中间。此时,他不再是国民党军官装束,而是身着灰布红军军装,脚穿草鞋,正目不转晴地注视着主席来到鄂南苏区不久,黄克诚便被派到红五军,担任第五纵队第八大队政治委员。
今天,红五军主力会合长寿街,召开纪念马克思诞辰(5月5日)的大会。
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红五军领导人鱼贯登上主席台。
黄克诚扶了扶眼镜,仔细观看。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红五军的领导人。以前,他只听说红五军是在著名的平江起义中诞生的,军长彭德怀是个行伍出身,有勇有谋,深得战士们的爱戴。五军的其他领导人也久已闻名,政委膝代远沉稳持重;参谋长邓萍多才多艺,眼前这幅马克思的画像就是出自他手;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参加过广州起义,久经沙场。在这样一支部队里工作,黄克诚十分高兴。
军长彭德怀站起来讲话了。他三十岁出头的样子,身材魁梧,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一身破旧但是十分整洁的灰布军装,穿在他身上,显得格外威武。
彭德怀的讲话朴实明了,不时赢得台下热烈的掌声。
他在作完纪念马克思诞辰的演讲后,又在会上作了第二次攻打平江县城的战前动员。
彭德怀充满革命豪情、振奋人心的战前动员,深深震动了黄克诚的心。
第一次见到彭德怀,他就给黄克诚一个豪爽、正直、朴实的好印象。
大会结束之后,经过几天短暂的休整,红五军挥师直逼平江县城。
平江县城,是红五军高举起义大旗的地方,对于许多红五军指战员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因此,红五军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攻克平江县城,歼敌正规军一个团及一个地方民团。
红五军广大指战员,特别是指挥员,冲锋在前,敢打敢冲,给黄克诚留下深刻印象。
平江战斗结束后,被黄克诚策反而来的一个国民党连长刘瑜(此时已任五纵队四大队长)悄悄告诉黄克诚:“看来,我们来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