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分敬重黄公略。不过,这位自称是黄公略将军兄长的黄枚庄,从白区来到这里干什么?
黄克诚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不久前,他从国民党的一张报纸上看到,蒋介石委任黄公略的堂叔父黄汉湘为宣抚使,进驻南昌宣抚使署,企图通过宣抚手段,策反红军。这位黄枚庄……想到这里,黄克诚急忙给黎川县城的彭德怀军团长打了个电话,向彭德怀报告:“军团长,有个黄某人自称是黄公略军长的兄长,现在到了我的师部,要求见你。”
“我看来者不善。”黄克诚又补充了一句。话筒那边传来彭德怀响亮的声音:“知道了,你立即派人把他给我送来。”
黄克诚打完电话,不动声色地与黄枚庄闲聊了几句,然后按照彭德怀的嘱咐,派人把他送往黎川。
黎川城里,彭德怀胸有成竹,坐在军团部里,虚位以待。彭德怀一见黄枚庄,一副很亲热的样子,立即派人置办酒席,以示盛情。
酒席宴上,彭德怀更是与黄枚庄频频交杯换盏。
酒至正酣,黄枚庄有些忘乎所以,飘飘欲仙。
于是,彭德怀开始委婉寻问其来意。
彭德怀一口气喝了半盅酒,说:“我和公略相知甚深,情同骨肉,患难与共,素称莫逆。如有好处,幸勿瞒我。”黄枚庄醉眼蒙眬,连连摆手:“不敢!不敢!”同时悄悄告诉彭德怀,自己是奉蒋介石之命前来招降黄公略和他的。黄枚庄接着将携带的皮箱拿了出来,将皮箱底层剥开,从夹层里拿出了两封招降信。
彭德怀接过一看,一封是蒋介石给黄公略的信,大意是,校长不才,使你误入歧途,望迷途知返。另一封是黄汉湘给黄公略的信,信中说,蒋公美德,叔亦愿为你说项等等。彭德怀看完,面色如常。见黄枚庄醉得难以支持,急忙说道:“枚庄先生睡睡吧,我也去睡睡,晚饭时再谈。”黄枚庄被扶进一间套房安歇,彭德怀则找来军团其他领导商讨如何处置这个败类。
第二天。红三师师部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黄克诚顺手拿起话筒,彭德怀那洪亮的声音传来:“黄政委吗?那个黄某人已经押往你们师部了,此人一到,你立刻把他宰了!割下他的脑袋,交给他那个随从带回去,向蒋介石交差吧!”不久,黄枚庄被押到了三师师部。
黄克诚即刻下令将黄枚庄绳之以法,并割下他的脑袋,用石灰脑了起来,放在一个密封的篮子里,让他的随从带了回去。黄枚庄的人头让蒋介石如梦方醒。不久,宣抚使署被取消,蒋介石对红军高级将领不再抱有幻想了。
庄被处决以后,彭德怀将其罪证与处理经过告诉了黄公略,黄公略点头称快,表示同意这一处理。
黄克诚从黄公略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的高尚品质。中央苏区的硝烟尚未散尽,蒋介石不及喘息,又一次卷土重来。
7月初,蒋介石自任“围剿”总司令,亲临南昌坐镇指挥,集结其嫡系部队,辅以少量杂牌军,以三十万之众,气势汹汹直扑中央苏区。
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亲自指挥下,采取了“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的作战方针,以三万人马与三十万敌军又一次展开了周旋。
七月的天气,骄阳似火。
黄克诚率部随红三军团离开硝石,绕道千里,回师赣南。队伍冒着酷暑,沿武夷山脉,向南疾迸。
此时距第二次反“围剿”胜利时间仅有一个月,红军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广大红军战士凭借顽强的毅力,不顾路途艰辛劳累,终于千里行军,回师兴国。
接着,红军在夜幕掩护下,穿越敌军重围之下仅有的四十里间隙,突然猛扑到敌四十七师面前,将敌军打得一败涂地,继之尾敌穷追。
一场激烈而又紧张的追击战拉开了序幕:莲塘至良村的大路上,尘土飞扬,硝烟弥漫。
敌人你推我搡,丢盔弃甲,一路溃退下去。
红军斗志昂扬,挥枪猛追,痛打落荒穷寇。
敌机在低空时而盘旋,时而俯冲,瞄准红军狂轰滥炸。红军没有防空武器,为了能够追击敌人,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大家只好用快速奔跑的办法,躲避敌机的袭击。敌机见状,更加肆无忌惮,疯狂呼啸而来,不断在几百米的低空盘旋,有时低得能看见飞行员的面孔!
这样一来,敌机很容易发现目标,投弹和扫射的命中率自然相当高。
随着炸弹一声声巨响,不少红军战士倒在血泊之中。追击战就这样激烈而残酷地进行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