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部分(第1/4 页)
刚才的那场厮杀似乎半点也没有影响到这股青州军,他们脚步沉稳,长枪如林。
“嘶”袁绍深吸一口冷气,他意识到自己遇到了极其利害的对手。
大胜之下犹能维持军阵严谨,以寡击众却又稳若泰山。
必须彻底将其剿杀,不然高唐城取之无望,想到这里,袁绍当机立断:“弓箭手回转,目标二百步外青州军,随时待命”。
如今袁绍麾下足有万余弓手,只不过,这些弓手的弓箭力道不一,有的只是半旧不新的猎弓,有的却是年久失修的老弓,新弓只占四成。
弓箭力道不一,不过,却依然给李贤带来不小的麻烦。
李贤原本打算缀在‘乱’军之后,杀袁绍一个措手不及。
谁曾想,袁绍麾下这些‘乱’卒很懂得战阵之道,他们从城中逃出之后,并没有直冲大阵,而是从两翼撤退。
距离城墙一百步的地方,青州军戛然而止,不再冒进一步。
百步之内,还在守军的‘射’程范围,若是出了一百步,守军也爱莫能助。
显然,李贤失算了,“本想浑水‘摸’鱼,没曾想,却是得不偿失”。
若非李贤打算冲‘乱’袁军方阵,城中的这千余兵卒根本逃不出一个!
现在倒好,朱灵逃了,麾下百余名军卒也逃了。
李贤费尽全力,紧密谋划,才‘诱’出一支兵马入城,本想大开杀戒,谁知道,却只来了千余人马。
若是老老实实吞掉这千余兵马也就罢了,李贤偏偏不甘心,试图取得更大的战果,这下子倒好,凭白放了百余人!
。。。
第五百六十四章渡海而来
冀州军河北几无对手,自然有过硬的本领。(访问:。
李贤处心积虑设了一个圈套,本以为可以重创袁绍,谁曾想,除了进城的千余兵卒之外,并无收获。
看模样,泽幕城之败已经让袁绍认清了青州军的实力,否则的话,以袁绍好大喜功的嗜好,早在蒋奇入城之处便调派兵马增援了,又哪里会观望至今?
事实上,蒋奇、朱灵率军入城之后,颜良等人一直在蠢蠢‘欲’动,他们试图蹿啜袁绍动用大军主力,谁曾想,一直缺乏主见的袁绍难得固执了一次,他强硬地拒绝了所有过于冒失的举措,硬是要等到蒋奇夺取城‘门’之后再行增援。
袁绍的小心谨慎救了他一次,否则的话,冀州军折损的数字将攀升十倍!
蒋奇战死,朱灵侥幸存活,先期入城的一千人马只有百余人侥幸存活。
血淋淋的惨状让袁绍又惊又怒,“李贤小儿太过狡诈,蒋奇之死,袁某难辞其咎”。
“主公”
“袁公!”
颜良、许攸等人没想到袁绍竟然会自责,这还是那个自视甚高的袁绍袁本初吗?
看来,青州军给袁绍带来的压力太大了,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解释袁绍的变化。
不过,无论如何,袁绍能够承担责任,这对于河北军将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
一时之间,河北文武官员心情甚好,一点也没有初战受挫的无力感。
不少人甚至很是期待,他们想看看袁绍到底还有什么改变。
在众人的瞩目中,袁绍深吸一口气,他瞪着高唐城下的青州军方阵,恶狠狠地说道:“我打算拿下高唐城,为蒋奇,为我冀州儿郎报仇,诸位何以教我?”
许攸环顾四周,发现其余人要么眼观鼻鼻观心,要么便是瞪大眼睛,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模样。
看来,这出头鸟还是得自己来做,想到这里,许攸说道:“主公,请恕臣下多言,这高唐城,不夺也罢”。
袁绍勃然大怒:“你说什么?”
如果高唐城可有可无,那岂不是说,袁绍一开始就犯了错误?蒋奇与他麾下军士死的毫无意义?
适才,袁绍虽然摆出一副勇于承担的模样,可实际上,袁绍还是那个袁绍,只不过形势所迫而已。
许攸心中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一言一行肯定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说不定还有触怒袁绍的可能。
可是,许攸终究是许攸,他不会过多勉强自己,话到嘴边,那就一定要说出来,哪怕又引火烧身的嫌疑,许攸也不会后悔,“袁公,据我所知,李贤麾下有‘精’兵近十万,不下于河北”。
袁绍微微颌首,示意许攸说下去。
“太史慈所领万余兵马屯兵泽幕城,李贤亲领臧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