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3/4 页)
远。
骑术经过一番苦练还有磨砺增进的可能,然而,马上骑‘射’这功夫没有三五年的苦功是绝然不成的。
公孙瓒的骑军之所以所向披靡,那是因为辽东的汉族与胡族杂居,乡民百姓几乎人人会骑‘射’。
面对同样善于齐‘射’的胡虏,自然是装备更‘精’良,训练更有素的辽东军大占上风了。
眼下,赵云统领的这些骑卒都是些堪堪能够策马奔行的军汉,指望他们在马上弯弓搭箭,那没有一年半载的功夫是别想形成战力的。
曹‘操’的威胁迫在眉睫,传闻,袁术已经连败数阵,眼瞅着就要全军尽墨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曹孟德腾出手来,睚眦必报的他绝不会放弃报复的机会。
骑军必须尽快的形成战力!
哪怕心中焦急,知道时不我待,可李贤还是强忍住指手划脚的心思。
从开始遴选骑卒到一千名骑军组建完成之后,李贤从来没有过问过一次,他摆出一副任凭赵云施展的模样。
这份毫无折扣的信赖自然使得赵云颇为感动,他不禁告诫自己,一定要练好骑卒,不然的话,那便是辜负了李贤的信任。
凉爽的秋季步入尾声,呼啸的西北风带来了冬的气息。
在剧县城北十里外的平原上,赵云以及他麾下的一千名军卒正在策马奔驰。
急停、急转、蹬里藏身,这些战场上最常用到的招数在不停地演练着。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赵云发现,骑卒的骑术还有把握改进,可他们马上的‘射’术却实在是难以控制了。
立在平地上四平八稳的弯弓搭箭,这都需要绝佳的身体协调‘性’,到了奔驰的战马上再想保持弓箭的准头,那对骑卒的要求更大。
思来想去,赵云都没想到好办法,无奈之下,只得向徐庶讨教。
徐庶倒是知无不言,他笑道:“子龙将军觉得背矛士如何?”
背矛士的威力赵云多次目睹,他们每次都充当急先锋,不管对手是谁,背矛士的短矛总能立下奇功。
“当世之强军”
徐庶颌首,又道:“子龙是觉得骑‘射’难练,不知对否?”
“不错,敢问先生可以有解决之法?”
“子龙着相了,背矛士可以在地上投掷短矛,为什么骑军就不能在马上用短矛杀敌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赵云恍然大悟,他喜道:“先生高见,短矛杀伤力惊人,远比长弓来得厉害,只是这样以来,骑军岂不是要装备几千支短矛?”
“无妨,北海郡内如今最不缺的就是铁石,对李都尉来说,只要能够形成战力,耗费些许钱货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事”
解决了困‘惑’已久的心事,赵云心情极佳,他抱拳笑道:“此番若不是先生指点,只怕子龙还会一筹莫展,若是误了都尉的大事,那可就百死莫辞了”。
“子龙过谦了,都尉将骑卒‘交’给你自然有他的考量,再者,你我之间为的都是公事,何必如此客气?”
赵云又道:“待会儿我便向都尉禀告一声,让辎重营为我们装备短矛!”
“嗯,是需要提前知会一声,其实,像这等军械方面的问题,如果你有什么疑‘惑’,大可以直接去找都尉,实不相瞒,都尉在军械制造上面很有想法,军中的长弓就是他一手研制出来的”
“啊?竟有此事?”赵云没想到李贤还有这方面的才能,当下显得颇为惊讶。
徐庶很满意赵云的态度,他笑道:“是真是假,子龙一问便知”。
赵云又笑着表达了一番谢意,接着便告辞离开。
离开徐庶的府邸之后,赵云径自往都尉府而来。
府‘门’前的军卒识得白马赵子龙,也知道他统领着一千名骑卒,因而,见到他打马过来之后,军卒显得颇为热情:“赵将军可是来寻都尉的?”
赵云翻身下马,道:“不错,我有些事情要与都尉商议,劳烦几位兄弟代为通禀”。
军卒笑道:“无需通禀,我家都尉吩咐过,若是赵将军前来,径自入府即可”。
赵云略为讶异,却也没有表‘露’太多情绪,他将马匹‘交’给‘门’口的卫卒之后,抬步跨入了都尉府。
在府内军卒的指引下,赵云很快便见到了李贤。
甫一见面,赵云便说道:“骑卒作战最重要的便是能有一手看家的骑‘射’本领,公孙将军的白马义从威力无匹,那是因为军卒们与马匹同吃同住,熟悉了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