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1/4 页)
李贤微微颌首,旋即话音一转,道:“当然了,粮秣是我们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自然不能白白便宜曹操,须得让他付出一些代价才好”。
孔融虽然秉承君子之道,但也不是可以“欺之以方”的腐儒,李贤说的虽然有些势利,可却也是为了北海国着想。
这样以来,孔融自然不会责怪李贤,当下只是闭口不言。
有时候,不说话其实就代表了无言的认可。
。。。
第一百四十九章钱铁置换计划
孔融不反对,李贤自然再无疑虑,他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嘴里道:“曹操占据兖州之后,太山、河内多地武库都落到了他的手中,使君可以跟荀文若商议一番,让曹操拿军械来置换粮秣”。
孔融皱起眉头,道:“曹孟德毕竟是在剿灭黄巾,我向他讨要军械,传扬出去岂不是有趁火打劫的嫌疑?”
李贤笑道:“那使君便索要些铁矿石,铁石可以打造农具,这样的话,便可堵住悠悠之口”。
孔融想到都昌被围的时候,各地豪强没有一人来援,要不是李贤跟刘备来的及时,天下早已经没有孔北海了。
虽说这种愤懑的心思不可说出口,可在孔融心里,对各路军阀早已经有了怨恨的想法。
对曹操,孔融同样不爽,既然不是朋友,以物易物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当下,孔融略一思虑,便应诺下来,“也罢,依你之见,这粮秣跟铁矿究竟是怎么个置换法呢?”
“十斤米粟折换一斤铁矿吧,或者是同等重量的军械也可以”
孔融目瞪口呆,铁矿可是有价无市的,李贤这么做,对曹操来说无异于怄血挖肉一般。
不过,不得不说,这竹杠敲的漂亮!
孔融早就想这么做了,只是一直苦于没有名目,所以才没有出手。
唯一值得顾虑的便是荀彧那里,这位河北名士会不会因此心生芥蒂?
想到这里,孔融不无忧虑地说道:“荀彧毕竟是此行的使者,我们要价这么高,会不会让他难堪?”
“使君宽心,我们的粮食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公平交易才是常来常往之道嘛,不过,如果使君想卖个人情,可以多给一些米粟,让荀先生回去可以交差”
这才是真正为上官分忧的好下属,孔融很是满意李贤的态度,当下笑道:“也罢,那就三十斤粮秣置换一斤铁石好了,这样以来,十石粮食置换出来的铁石足够打造二十斤重的器具了”。
粮秣是孔融的,又不是李贤自己的,李贤自然没有意见,反正主意他已经出了,孔融采纳与否与他没有太大的关系。
荀彧离开都昌城的时候,李贤已经开始张贴告示,招募流民。
对孔融提出的以铁置粮的要求,荀彧全盘应下。
曹军膨胀过快,再没有粮秣,军卒的士气很有可能一瞬间崩溃掉。
因而,临来之前,曹操特意跟荀彧交待过,只要孔融愿意出粮,什么条件都可以商量。
三十斤粮秣换一斤铁石,听上去似乎有些昂贵,可那也比颗粒无收要强的多。
坐在颠簸的车马上,荀彧盘点了此行的收获,优柔寡断,空好虚名的孔融能够想出这置换的主意,实在令他感到意外,其中,必定有人指点。
难道说,又是李贤?
结合城门口张贴的招募流民的告示,荀彧越发觉得李贤不简单了。
原本北海国有粮无兵,天下豪强都想取而据之,可现在,孔融身边有了李贤这样的家伙,等同于如虎添翼,他人再想窥视,可就要掂量掂量了。
仁义无双的孔北海愿意招募流民的消息在各路商贾的传播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青州郡。
相对于其他地方,孔融治下的北海国对寻常百姓拥有莫大的吸引力,因为这里常年无战事,官府轻徭薄赋。
在烽烟四起的中原近郊,能够有这样的一处所在,简直是奇迹。
原本,孔融未曾允诺救济流民的时候,每日里就有不少青州乡民流窜而来。
这些人在北海国没有土地,只能坐吃山空,等到后来,身无分文的流民只能卖身为奴。
即便是这样,青州流民还是把北海国当成了人间乐土。
此时,孔融愿意救济流民的告示一出,青州流民顿时蜂拥而至。
李贤的三千五百军卒已经在各个官道上设立了卡点,流民要想入境,需要完成一套繁琐的步骤。
其一,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