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页)
吗?”
钱伯言:“公函路条难辨真伪,尚待查核。”
史昭:“函上有官印,还有河东张克戬将军的签铭,我们都曾见过,那不会假。”
钱伯言:“保不准是金军细作假冒公文。如今女真探子无孔不入,防不胜防,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等查实了再下定论为好。”
卫荣:“军中不可一日缺粮,还望大人早点了结此案。”
钱伯言:“本官就是想快,也快不了哇。”
史昭:“请大人明示。”
钱伯言:“本镇奉命行事,若将这些粮草私自放走,可吃罪不起。话又说回来,即使现在放了这粮,也运不出江淮之境。”
卫荣:“请道其详。”
钱伯言:“这个不宜奉告。”
史昭:“大人真的不肯放?”
钱伯言:“不是不肯放,是不能放,爱莫能助呀。”话已至此,已无再谈的必要。
卫荣、史昭等人告辞而去,一路揣测:“这钱镇守摆的是什么谱,又说路条有假,又说奉命行事。”
“此事定有蹊跷,莫非风向有变?”
“奉命行事,奉谁的命……”
史昭:“不好,快叫曹承宗他们离开此地,再迟就走不掉了。”他在商界滚打多年,脑筋转得快,赶紧叫伙计跑回去报信,曹承宗等人前脚才走,官军后脚就来了,可惜扑了个空。
二、三日后,各地传来消息,所有运往北边的粮草都被官兵扣押。再过二日,官府贴出告示,粮草军需非官军不得运送,民间私自贩运的,以通敌论处。
曹承宗等人逃出镇江,渡江西进江宁(江苏南京),来到江宁“鬼刀”白谦的府上。在白谦的内堂,还见到几位客人:西北的沈从武、苏州的石生、兰溪(浙江兰溪)的朱言、归安(浙江归安)的陆行儿。
石生、朱言、陆行儿皆为江浙义士,在方腊举事之前,经吕将游说和推荐,到西北从军。【史上,石生等人分别在苏州、兰溪、归安等地起兵响应方腊举事。】
沈从武:“久闻铁脚大名,今日一见,幸何如之。”曹承宗双脚坚硬如铁,腿法多变,绰号铁脚。
曹承宗:“众位英雄在此,小弟的字号真是羞煞人。”又转头对白谦说道:“白兄纵横长江水道,鬼刀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在下为官府不容,四处漂荡,特来投奔。”白谦使一把鬼头大刀,曾在一夜连挑三处长江水贼,其余水寇闻风丧胆。
白谦:“曹兄说哪里话,来江宁找我白谦,就是看得起白某。这几位朋友都是刘元帅麾下干才,大伙多亲近亲近。”
石生:“曹兄在镇江的义举,我等皆有所闻,很是敬佩。”
曹承宗:“可惜没能救出李掌柜(李默河),承宗深感惭愧。”
陆行儿:“李掌柜迟早要救出来的,铁脚无恙而来,足以喜慰。”
白谦:“沈大人这次南来,便是为了军粮之事。”
沈从武:“康王与金人勾结,不仅要断我们的粮草,还想跟金军联手,南北夹攻。”
曹承宗:“我说奇怪,各地官府怎地都在扣押粮草,原来如此。”
沈从武:“我们南下筹措军需,眼下情势不利,咱们需想个法子。”
曹承宗:“软的不行,跟他们来硬的。”
白谦:“正当如此。康王无心抗贼,解散义军民兵不算,还派出什么杀贼使,把天下义士当成贼人,却让真正的胡贼肆虐中国。”
朱言击桌而起:“陈邦光便是什么杀贼使,此等畏金如鼠、专坑义士的猥琐之徒,却有脸面出任江宁臣守。”
沈从武:“陈邦光的狗头早晚取之,暂且寄在他项上。”
陆行儿:“康王听信黄潜善谗言,降罪李纲大人,给金人献媚,大失人心;宗大人(宗泽)病重,杜充接替东京留守,聚积东京的各路义军四散而亡。我等向康王要回粮草,需联结中州、江淮义军,则大事有望。”
【宋史本纪:年至1128年间,军贼丁进、杨进等人降于宗泽,宗泽病逝后,复叛年二月,赦杂犯死罪以下囚,放还士大夫被窜斥者,惟李纲罪在不赦,更不放还。盖用黄潜善计,罪纲以谢金人。】
众人在白谦府上密议,策划夺粮之计。二日后,大伙分头行动。沈从武、白谦西进江州(江西九江),去联络张遇;曹承宗、陆行儿北上寿春(安徽寿县),联络丁进;石生、朱言东出高邮(江苏高邮),联络赵万的旧部。这三路人马都与官府对抗,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