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3/4 页)
为“南派人物”。
这个使者,果然正是“南派”年轻士人中的翘楚胡寅,他奉了杨应麒的命令南下,来跟欧阳适商议对宋要务,到了长江口遇到汉部水师的兵船,知道欧阳适已经进兵建康,便也逆流西来。
胡寅的官位远不及欧阳适,但他是中枢派来的代表,所以欧阳适也不能给与礼遇。胡寅打听了欧阳适进兵的经过后,赞叹道:“四将军进兵之神,实大大出乎大将军、七将军之意料!七将军以为四将军还在舟山,这番派了胡寅来,却未准备贺功之表彰。”
汉部水师这次进兵也确实称得上神,胡寅这两句赞叹也真是由衷而,欧阳适一听大感舒服,得意洋洋道:“都是替汉部办事,能办好就行,表彰什么的,就不用了。”又问:“应麒派你来,可是有什么话要传么?”
胡寅看了一眼欧阳适的属官一眼,欧阳适会意,便吩咐众人退下,舱内只剩两人,胡寅才道:“七将军道,东南之事该如何办,四将军拿主意就好,胡寅虽是中枢派来,但也不得妄加干涉。”
欧阳适点了点头,心道:“老七这句话中听。”
胡寅又道:“不过,与宋和谈终究要顾及到北边的局势,所以七将军才派我来跟四将军说说北边的情况。”
他这两句话说的轻巧,但欧阳适也听出话里的意思:和大宋和谈的条件,终究得由中枢来定。这时欧阳适要拿的东西已经基本到手,便不和杨应麒争夺这个外交谈判权力,笑笑道:“好。好。”( )
第二六三章 威胁利诱和解(下)
刘錡在陕西的行动和欧阳适在东南的行动几乎是同时进行,双方各自行动,虽然同归,却是异途。无论是身在东海的欧阳适还是千里南下的胡寅,这时对陕西的战况都还知道得不是很详细。
对着赵鼎,欧阳适可以狮子大开口,但实际上他也觉得汉部在北边的形势也并是很妙,无论是杨应麒还是曹广弼,都希望南边能迅稳定下来,他们才好集中精神对付金人,这一点欧阳适也是知道的。这时欧阳适对河东是否能保住也还没把握。
胡寅在听了欧阳适开出的条件后叹道:“四将军,这样的条款,赵构如何肯答应?”
欧阳适哈哈大笑道:“所谓漫天讨价,就地还钱,你连这个也不懂么?”
胡寅道:“虽然如此,但也要有个度。其实我们在北边形势很不妙,南方的事情若能尽早结束,还是尽早结束的好。这样吧,我去见见赵鼎。”
欧阳适道:“你可不能太早就泄露我们的底。”
“这个自然。”胡寅想了想,又说:“四将军,我和赵鼎是旧相识,说话无法太绝。不如我便将条件说得松些,让他们有个希望;您在把条件说的紧些,让他们不敢过分进逼。如何?”
欧阳适笑道:“好。”便命人去将赵鼎提出来与胡寅说话,他自己却回避了。
赵鼎和胡寅是汴梁时期就结下的交情,这时见到胡寅,起先略感吃惊,随即叹道:“胡明仲,你们胡家在北边好显赫啊!”他这句话的口气,却绝无半分羡慕妒忌,而是充满了讽刺。
胡寅道:“能抗胡安民者,便是真英雄,能振兴华夏者,便是真天子!二百年前,天下又何曾姓赵!”
赵鼎哼了一声道:“你就不怕千古以下,归入丹青中的‘2臣’么?”
胡寅道:“苟利于天下万姓,莫说2臣,便是叛臣又何妨?易一姓之与披左衽,何者为重?”
赵鼎道:“折氏本就是来归之异族,何况那虎公主更是女真之王族?汉部虽然有个汉字,恐非华夏正宗!君不见五胡之中,亦有匈奴刘汉耶?”
赵鼎的这两句话,实代表了部分大宋士人的心声——他们并不因为汉部有个“汉”字就完全认同它是华夏政权,而且对汉部内部胡风极重的情况深怀隐忧,而不仅仅是出于对赵氏的愚忠。
胡寅却道:“汉部虽以大将军为长,政与文实在七将军手中。七将军之文章学问,又岂有半点胡人气象?”
赵鼎道:“怕只怕汉部大功告成之日,便是以夷变华之时!”
胡寅等士人心中对此其实也有顾虑,但这时在赵鼎面前却不能示弱,说道:“华变夷还是夷变华,正要看我等努力!我们辅助七将军以成治国平天下之功,希望极大。总胜过元镇守一枯死无花之树苟延残喘,只只等旁人来收拾。宋室如落日之晖,它日若亡于汉部尚是天下之幸,若是亡于女真胡虏,则不特是宋室之悲,亦华夏之大不幸!”
赵鼎嘿了一声道:“罢了,我说服不了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