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展现出残酷战斗留下的悲惨创伤。罗斯福和他的女儿安娜·伯蒂格坐在第一辆车上,注视着这种战争景象,对德国人的痛恨油然而生。第二天,他对斯大林说:〃我比一年以前更加嗜杀了。〃
会议是在末代沙皇的避暑行宫利瓦吉亚宫举行的。全体会议、领导人的私下会晤、参谋长或外长的分组会、午宴和晚宴穿插进行,气氛时而紧张,时而活跃。
在为期8天的会议上,三巨头商定把战后德国划分为几个占领区,批准了《关于德国占领区和管理〃大柏林〃的协定》,规定苏军应占领德国东部,英军占领德国西北部,美国占领德国西南部。苏美英三国军队共同占领〃大柏林〃地区;其中,〃苏军占领大柏林〃的东北部,美英军队占领其西南部。根据丘吉尔的建议,三国同意把德国的一个地区让给法军占领。该地区将从英国和美国占领区中划出。并将邀请法国政府参加盟国对德国管制委员会。会议还规定,战后德国必须解除武装,解散德国总参谋部,拆除德国的军事设备和军事工业,惩办战犯。
第34节:成立一个赔偿委员会2005年04月20日
关于德国赔款问题,苏联代表主张,应根据〃谁对战争胜利贡献大〃、〃谁遭受的损失多〃的原则,来分配德国的赔偿。苏联的建议是,德国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一半应归苏联。丘吉尔认为不应重蹈第一次大战后赔款问题的覆辙,赔款数额和分配方案应该在计算出德国的实际负担能力之后再确定。罗斯福声称,美国除了没收德国在美国的财产外,不要德国的任何赔偿。由于丘吉尔与斯大林争论不休,三国没有达成协议。最后,三巨头决定在莫斯科成立一个赔偿委员会,进一步研究该问题。
在雅尔塔会议上,几乎每天都讨论到波兰问题。苏联与英、美对波兰边境西移问题、战后组建波兰政府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实际上,在雅尔塔会议前夕,苏军已经解放了全部波兰领土,苏联支持的波兰临时政府已开始接管国内行政权。美、英代表在雅尔塔会议上对波兰问题已无能为力。后来,波兰问题基本上也是按照苏联政府的意图解决的。
罗斯福出席雅尔塔会议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请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为了把苏军在远东的行动纳入美国进攻日本的总战略计划之中,美、苏两国将中国的权益当成了政治交易的砝码。2月10日,斯大林、罗斯福2人邀请丘吉尔共同在秘密的雅尔塔协定书上签了字。协定全文如下:〃苏美英3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2个月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其条件为: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归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个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经谅解,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尚须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大元帅的提议,美国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三强领袖同意,苏联之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
苏联本身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此外,在雅尔塔会议上还讨论了联合国问题,就安全理事会的表决程序达成了协议,并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以便成立联合国。会议还决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苏联、美国、英国、中国和法国。
1945年2月12日,雅尔塔会议结束后,公开发布了《英美苏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
精彩旁白:结束会议,彼此分别的时候,三巨头都非常高兴。罗斯福说〃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丘吉尔以抒情诗的调子谈到〃未来和平与幸福的阳光洒满荒原〃;斯大林虽然还是那么沉默寡言,但是也同样感到兴奋。苏联《消息报》的社论说:〃为了和平、民主与进步,怎样在一些最复杂的问题上取得谅解,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个新的范例载入史册。〃
(法)亨利·米歇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38。德国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