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序篇:永久的珍宝
8月25日,我在报纸专栏里写道:
“大幕徐徐拉上之际,曲终人散的别离,是我自幼就觉得最不可忍受的一种内心体验。
第一次,有这种焦虑感,是六岁。那时看的是电影《芦笙恋歌》,好听极了的电影插曲,让从胎教就听惯了巴赫、贝多芬的我,分明感受到了民间曲调的简单和美。
在‘阿哥阿妹情意长……’的歌声中,电影即将散场,场内观众纷纷起立,银幕前人头攒动之际,我开始心慌,开始不舍,觉得意犹未尽,但是,在依然闪烁的银幕下,退去的人群,让我心悸。
于是,从小,我就觉得大人们害怕结束,所以,他们会在画下句号之前离开。”
是的,大人害怕结束。不但害怕电影的结束,也害怕好天气的结束,害怕恋爱的结束,害怕一阵醉意的结束。
然而,大人注定害怕。因为人生就是由不同的结束组成的。人生从未开始过,因为出生就是出生的结束,开始就是开始的结束。
他们害怕,因为,站在那终结之地,怀念就将开始。
2005年的超级女声结束了。
若干年来,可能很少有像超级女声这样令全民沸腾的娱乐盛宴了。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奔涌而至,观众的激情互动,收视率的直线攀升,人物命运的聚焦放大,幕前幕后的真假传闻……
然后,当我和柯以敏也成为超级女声的一个符号,开始承受和经历瞬间的、连续的、激烈的赞扬和骂名之时,一切对我来说,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一台五味杂陈、不乏美好和荒唐、凝固了泪与笑的连场音乐剧。
这台音乐剧,现在落下了帷幕。
它决不会因为我们注定怀念就永不落幕;而我们,也不会因为注定害怕而永不怀念。
我的眼前,浮现出参加海选的笔笔的样子,鼻子上长了个大包,就跟没洗脸一样。
浮现出宇春唱《蓝天》的样子,她唱到最后一句“一整片蓝天”时,露出了笑容。我的眼前就铺满了一大片蓝白交间、无边无际的薰衣草花田。
浮现出张靓颖、纪敏佳、何洁,还有叶一茜、韩真真、易慧、黄雅莉……
海选中我见过的几万张女孩的脸孔,她们充满梦想和期待的神情,她们的笑容和泪水,她们的花衣服、白衬衫、七分裤、小圆帽子……以每秒百兆的带宽,在我的脑海中回放,每一张画面都那么清晰,充满颗粒感,伸手可及。
当然,还有她们的歌声。有动人的天籁之音,也有笨拙跑调的小曲。然而,当我的耳鼓因怀念而重新颤动的时候,我分明听到,她们是用一个声音在歌唱,是用一个清亮的、动人的、闻所未闻的女声在歌唱。
一个超级女声,在歌唱。
这个声音,将感动和美带给了我,也将哽咽和拥抱带给了我,带给了我们每一个人,带给了2005年的这个夏天。
这是永久的珍宝。
2005年8月30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周笔畅黯然磨一掌(1)
广州是今年超级女声最先决出3甲的赛区,当时节目还没有发展到后来那么火爆,整个比赛下来并没有太多的悬念和太大的争议。很多人都说,广州赛区是周笔畅一枝独秀地绽放在赛场上,从某种意义上也正是如此,因此,直到最后她在本赛区的夺冠也是毫无争议的。
A。去年(2004年)
说到周笔畅,要从2004年说起。那时她参加了2004年香港华娱卫视的“我是中国星”(后来更名为“星华娱制造”),这也是一个没有门槛的选秀比赛类节目。当时我和柯以敏也是评委,对她的印象特别深刻。其实在那一期的比赛里,也是有不少很优秀的选手的,包括后来拿了冠军的“四度空间组合”——一个来自北京的四重唱男声乐队。
还记得第一场是在一个水上乐园,天气热得要死,下面的人穿着泳衣,像下饺子一样跳进水里。我们几个评委汗流浃背地坐在评委席上,看着海选的选手们一个个被从水中央请上来。周笔畅那时候留着个小卷毛,头发贴在额头上,带着个黑框眼镜,穿得像个男孩子。她当时也是唱R&B,陶喆的歌,乐感特别好,节奏感也不错,整体感觉挺突出,但水平绝对没有到现在的程度。
当时,柯以敏就把我拉到一边,对我说这个女孩有发展。其实我对比较中性的歌手并不怎么偏爱,因而一开始只是觉得周笔畅挺独特而已。可是,越往后面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