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页)
第一个条件,倒是很正常。之前,大家都已经预料到,徐兴夏肯定需要一些有真材实料的人。毕竟,牛角墩的守军,是要和鞑子拼命的,你要是一点本领都没有,那不是吃干饭的吗?牛角墩的待遇就算再好,也不可能是给人白吃白喝的。
但是,第二个条件,似乎就有点那啥了。很多人都有点想不通。为什么一定要有亲人伤亡在鞑子的手里呢?而且还是越多越好?这不是故意在揭别人的伤疤吗?对于亲人的死,很多人都不愿意提起的。有人忍不住提出疑问。结果,徐兴夏坚持这样做。
徐兴夏缓缓的说道:“我说不出太深奥的道理,我只知道一点,你的亲人被鞑子伤害得越多,你对鞑子的仇恨就越深,和鞑子拼命的时候,你就越有可能死战不退。如果你有几个亲人死在鞑子的手里,但是,你依然没有足够的胆量去杀鞑子。那我只能说,你是废物,毫无用处的废物。就算到了九泉之下,你都没有脸见你的亲人。”
来自后世的他,从很多的战例中发现,明军的战斗意志,的确是一大悲剧。在明末后期,除了关宁铁骑比较能打之外,其他的明军部队,基本上都是一盘散沙。要是打顺风仗,还能支撑一会儿。要是打逆风仗,那就麻烦了,绝对是一下子就溃散了。徐兴夏可不想用自己的钱粮,来招呼一群没有任何战斗意志的人。
现在的徐兴夏,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来锻炼麾下士兵的战斗意志。关宁铁骑只所以能打,是因为他们都是辽东人,在辽东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和家园,他们当然要死战不退。但是牛角墩不同啊,牛角墩做不到这一点。土地改革,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徐兴夏暂时可以提供的,只有少量的金钱。
偏偏这个金钱,是最不可靠的。可以被金钱收买的人,更是不可靠。徐兴夏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仇恨。没错,就是仇恨。仇恨是激发人体潜力的重要因素。仇恨的力量,一旦被全部激发出来,简直是无穷无尽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将麾下士卒的仇恨,都充分的激发出来,和鞑靼人不死不休。
选择仇恨作为突破口,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案,执行起来的难度也是最小的。威镇堡的军户们,和鞑子完全没有仇恨的,并没有几个。相反的,和鞑子具有深仇大恨的人,却有一大群。他现在就要将这些和鞑子有深仇大恨的人挑选出来。什么样的人和鞑子有最深刻的仇恨?当然是有亲人被杀的了。
正如他前面所说的那样,如果自己有亲人死在了鞑子的手里,自己还没有勇气和鞑子厮杀的,根本就是废物,就是死了以后,都没脸见自己的列祖列宗。在当时的中国,可是百善孝为先的社会。不能为自己的亲人报仇,你还敢说一个孝字吗?
“谁说我们是废物?”
“我们要和鞑子拼命!”
果然,徐兴夏的话,激发了很多军余们的愤怒。
平时,他们的愤怒,都被深深的埋藏在心底,没有被激发出来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异常。但是,今天被徐兴夏刺激一下,马上就有人爆发出来了。有人爆发,其他人自然也跟着爆发出来。一时间,群情激奋,都恨不得立刻就去找鞑子拼命。
对于愤怒的军余们,徐兴夏并没有任何的安慰,也没有任何的镇抚,他只是静静的看着,继续忙碌自己的准备工作。他除了宣布两个基本的选拔条件之外,还让余力钧和刘闯在晒谷场的中间,放置了一个炭炉。炭炉的里面,都是烧红的木炭,里面插了一把三角形的烙铁。烙铁的表面,都已经烧得通红了。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烧红的烙铁,都是用来作为刑具使用的。以前,威镇堡的军户,要是犯了大错,又或者是得罪了上司,也会被烙铁侍候的。基本上,烧红的烙铁下去,绝对是不死也要脱层皮。谁也不知道,徐兴夏要这个烙铁做什么。
徐兴夏并没有解释烙铁的作用,他只是目光横扫,缓缓的说道:“有意思参加考核的,现在都站出来。”
哗啦哗啦的,立刻站出了五六十名年轻的军余。
本来,威镇堡是有三四百的军余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只是,徐兴夏的选拔条件,是要懂得骑射,迫使很多军余不得不放弃了考核。在威镇堡,懂得骑马的人遍地都是,懂得骑射的人的确不多。如果在马背上连拉弓的姿势都不合格,参加考核,只能是丢人现眼。
毕竟,骑射是一种很难学的技巧,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最好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练起,才能打好基础。事实上,如果没有参军的**,军余们根本就不会专门去训练骑射。因此,在三四百人里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