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部分(第2/4 页)
四面八方涌出来,他们拿着刀、矛,少部分的林邑人穿有皮护甲,人头拥拥地向孙礼大军扑了过来。
这一带地势极为不利,虽然道路不算很窄,却七折八弯,首尾不能相见,根本不能聚集队形进行阵战,只能各自为战,最多能组成小的门花阵迎敌。
孙3礼见情况有变,马上跳下战马,如果还不赶快下战马的话,孙礼就会象发炎的大拇指那么醒目,立刻会有无数的林邑人的弓箭手对准,等待的是雨点乱扣帽子的箭矢砸向孙礼的身体。
孙礼一下战马,立即疾步往前冲,挥舞着手中的短枪,锋利的枪尖连续刺向敌人,三名林邑士兵倒在孙礼的枪下。
吕宁麾下的陆战队士兵是经过数年的严格训练,还经过无数次的实战,绝对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陆战队,孙礼率领的五千陆战队士兵,虽然中伏糟到袭击,却是有着丰富的临战经验,士兵们马上向附近战友靠拢,聚集成群,变成小六花圆阵,避免被敌人分割包围,然后四处滚动,歼杀林邑人。
在小六花圆阵中,则保护着军医和弩箭手等辅助兵种。
在一片翠绿葱茏的丛林地上,此时空前的混乱,到处都是战斗时发怒出的声响,喧闹无比,林邑人极之狂热,面对着孙礼军强悍的反击,没有丝毫畏缩,不顾一切的往前冲锋。
林邑人的勇猛精进,一时间连孙礼这样勇猛的将军都无法向前挪动一步,无法冲开林邑人组成的人肉防线,孙礼身边的林邑人尸体不断增多,多到阻挡了孙礼的进攻,让脚步很难移开。
孙礼挥动短枪,烦燥的破口大骂着敌人,此时的孙礼已经完全失去对整支部队的指挥,只能随波逐流,杀到哪里算哪里;面对这样的局面孙礼也感到无奈,也是首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具有优势兵力的林邑人把孙礼军整支队伍分成一段段,试图分而歼灭。
林邑士气如虹,作战勇猛,不惜任何伤亡,更不死亡,勇往直前的扑向孙礼大军。这也不奇怪,毕竟林邑人是为了家园、女人和孩子而作战。
孙礼麾下士兵的体力、战场应变能力、肉搏技巧等方面绝对是占据明显的优势,尽管林邑人的声势浩大,来势凶猛,但孙礼军的每一个小六花圆阵,仿佛一块块的碓石,林邑人的进攻如同海浪,一浪接一浪,却始终无法攻破孙礼军的防线。
第737章胜之不易
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两军都是勇者,那么谁会取得最后胜利呢?
此时的孙礼身先士卒,不顾一切地见人就杀,口中喊着“杀啊!”
孙礼杀戮之气影响着手下的士兵,也把士兵的战意提升到了顶点,在这样短兵肉搏的关键时候,孙礼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孙礼的行为是士兵的榜样,更是士兵的依靠,也是士兵的希望!
孙礼带领手下士兵用手中的刀枪奋力砍向林邑人的身体,挥动着刀枪大肆砍杀着林邑人,论单兵作用能力,林邑人根本无法跟孙礼麾下士兵相比,这不是一个层次的结决。
林邑人虽然众多,还分割包围了孙礼大军,可是孙礼军成群不分散,令林邑人无法发挥出人多的优势,面对着孙礼军的小六花圆阵,缺乏强力突击部队去打碎孙礼军的坚固防线。
孙礼军惊人的配合后的能力显示出来,一个个圆阵不停滚动,然后就是留下一堆堆林邑人的尸体。
决战中,如果林邑人很多,那么孙礼军中的小六花圆阵就比较紧密,在防守的基础上有效的霹杀林邑人;如果是敌人稀少而分散,大六花圆阵即时分为小圆阵,三、六、九一伙,成群结队,互相掩护,滚动碾压过去,具有高灵活性;当遇上强敌时,小六花圆阵立即如同水珠互融,结成大六花阵对抗。
孙礼军采用“磨盘”战术,在一个小范围内不停转动滚动,碾碎一切面前的林邑人,这种战术的基础在于自身要过得硬,要求战力要强大,不然容易被敌人突破,还要求战斗意志坚强,遍地是蚂蚁似的敌人,不能害怕,更不能退缩,否则磨石会变泥块,瞬间粉碎。
孙礼军的数百计的小门花阵象磨盘似的不停滚动,摧枯拉朽,杀得林邑人血肉横飞;孙礼军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抵抗后,现在完全操控了战地的主动权,林邑人虽然人多,夹在磨盘间的部队真的变成了蚂蚁,均被孙礼军无情的碾压。
林邑人也是东方人,面对不利局势,仍然死战不退,两军杀得昏天黑地,孙礼军的小六花圆阵中,军官在大声吼叫着指挥,士兵气壮如牛地回答,跟随着冲在最前面的军官,让林邑人鲜血飞溅,尸首不停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