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句子,而边给杨斌的阅读中改成了“做纺织品贸易”。
记得杨斌在听完第一二小节后就问:“稿子发给编辑部没有?”语气焦急。
记者回答:“没有。”
“小王啊,不能发啊!”杨的语气更加用力,随后指示边,“发传真过来我仔细看!”
已经是下午1:00左右的时间了。北京的夏日在等着看稿子以便为当期的头版配社评(这篇社论后来颇受好评,见附文8),广州总部的王长春已经两三个电话来催稿了,而报纸必须在晚上12:00之前签版。怎么办?
机会来了。边守捷临时离开办公室几分钟。心情紧张的记者立即登陆网络,只用不到1分钟,稿件发给了总部与北京。
对不起啊,边。或许至今你还不知道这样的细节。但是作为记者,答应了给采访对象审稿一定遵守承诺做到,而如果因为倾向性问题不能统一意见,记者必须保持独立的立场。
之后,记者根据王长春的指示,找借口赶紧离开了荷兰村。而记者为了“逃避”杨斌的电话追踪,关掉了手机。想起来惭愧,就是我那篇地道的“草稿”,据说耗费了王长春5个多小时改写和补充材料(见报稿详见附文7),而当天的头版推迟到了凌晨2:00才签发。
后续的细节也颇为精彩。
1月4日晚11:00以后,记者打开了手机。杨斌的电话随后就到:“小王,不能发,不能发啊!!!以后有更好的新闻给你报道,我们正准备起诉张化桥!”随后电话断线。
是不是在威胁?记者索性也关掉了手机。
接下来是第二天将近中午的时候,杨斌想必已经在香港看到了报纸。电话来了,是杨斌:“小王啊,不让你发你还是发,小子你给我火上浇油啊!下次再来荷兰村我揪下你耳朵!”
记者只得狡辩:“是你先关机了啊。”
杨斌的语气颇为无奈:“我换电池嘛。。。。。。”
附文7 股价雪崩“黑马富豪”香港被狙击
欧亚农业竟成“柯林格尔第二”?
(《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1月7日 头版头条)
□本报记者 王玉德 沈阳报道
2002年1月2日早晨,欧亚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阎闯在沈阳的家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
“阎总,快去看看,我们的股票突然大幅滑坡!”电话那边传来的是欧亚农业香港分公司员工的声音。
市场是无情的。一个小时内,欧亚农业()的股价下跌了整整10%。
当日,欧亚农业股价的最高跌幅达25%,或元,报元,成交额6954万元。 收盘时欧亚农业跌幅仍超过18%,成交亿股。
基金经理提前“曝料”
“我们正在研究对策。”2日下午6:00左右,获知欧亚农业股价暴跌消息后,记者第一时间拨通欧亚集团总裁杨斌的手机,电话那头的杨斌冲口而出,“某些基金对国内企业有偏见,这次行动是冲着所有香港上市民营企业来的。”
当天,内地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股票确实是“跌声一片”:超大农业()跌了,大成生化()跌,格林柯尔()跌……
杨斌提到的“别有用心者”,指的是一向对内地民营企业“关爱有加”的瑞银华宝。
1月2日,该机构驻香港分析员张化桥向外界表示,3日出版的道…琼斯旗下《远东经济评论》杂志,将会刊发质疑欧亚农业主席杨斌资金来源的报道。
90年代初开始的短短10年间,杨斌的个人财富从1个多亿人民币,迅速成长到总值75亿的“农业王国”,聚集过程之短,确实让人咋舌。去年10月,杨斌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内地100名首富中的第二位。
疑虑的中心,随着《远东经济评论》报道的出台,聚焦到了欧亚农业,和同样受杨斌控制的欧亚实业公司之间的交易上———
根据欧亚实业提供的资料,荷兰村基本上是阿姆斯特丹同名主题公园的翻版。其中包括50幢住宅楼房,楼面达30万平方米。
另一个引起资本市场“不安”的消息是:去年12月27日,欧亚农业发布公告,以亿元向大股东杨斌收购沈阳欧亚实业的温室,同时以7000万元收购欧亚实业在沈阳荷兰村的办公楼,这两项交易并不能给欧亚农业带来实质贡献。
《远东经济评论》更是推断,可能正是杨斌控制的欧亚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