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1/4 页)
唐易一惊!
这瓷片来时他就带在身上,闻听此言,他立即掏出了瓷片,仔细看了看背面,院内阳光明亮,但是确实找不到暗记。
“这罐子做得晚,和玉壶春瓶、摇铃尊不一样,我用了一种新方法加了内印,得用锐器挂掉一层表面,才能看出来。”陆知行淡然说道。
鬼斧神工。唐易的脑中登时冒出了这个念头。在瓷器制作方面,陆知行已经逼近了人类的极限,不仅将火的艺术发挥得出神入化,而且二十年来,仍旧在不断钻研,不断创新,结果可想而知。
“柴窑的釉色,你是根据什么烧出来的?”唐易迅速切入到了另一个问题。
陆知行的眉头微微动了一下,“我只问你一件事儿,你却问了我一堆问题。我我好像有点儿不划算。”
“这个问题本来没有,是你说这瓷片你也做了暗记,我才想到这个问题。”唐易笑道。
“你听说过倭国的柴窑百合花瓶么?全国上下把一件残品当成了宝贝!”陆知行道,“我去倭国看过,那颜色偏暗,即便是柴窑的,也是柴窑的次等品。而这块瓷片的釉色,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但肯定要比倭国那件悦目!”
唐易心想,你不肯说前十年干了什么,但刚才说起,又是英国又是倭国的,想必是四处云游去了!
唐易刚要问下一个问题,陆知行却又叹道:“朕之德不及汉帝唐宗,若所费太过,如何为天下之君?”
艾玛,怎么来了这么一句?唐易暗暗想了一会儿,嗯?这口气,好像是宋太祖赵匡胤!原来······陆知行接口道:“就是因为赵匡胤这句话,柴窑被关了,工匠也遣散了,技术也失传了!用现在的话说,柴窑耗资巨大、污染严重、很不环保。赵匡胤是个好皇帝,登基伊始,勤俭治国。但是,柴窑的失传和绝迹,却是文化传承上的最大的损失!”
唐易不由点了点头,这陆知行不仅技术了得,而且颇有见解。
“你为什么要答应送给老黄送给他三件瓷器呢?”唐易又接着问道。
“这件事是我的私人恩怨,无可奉告。”听了这个问题之后,陆知行脸色略显不悦,摆摆手道:“你还可以问最后一个问题。”
唐易略略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问道:“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你不肯说的那十年之内的时间段,有一个姓罗的男子,当年大约三十岁吧,和你差不多。他在瓷都的一家陶瓷厂当技工,此人手段了得,现在瓷都瓷里村的一个外号鬼叔的人,仅仅被他指点了一年,现在却是瓷都制作高仿瓷的元老。你听说过这个姓罗的男子么?”
这一段话比较长,唐易提前想了想,算是表达得比较准确。
陆知行的神色却起了细微的变化,似有些慨然,“这个鬼叔叫什么名字?”
“好像叫余贵,二十多年前在瓷都的古玩市场干‘杀猪的’!”唐易道。
陆知行的慨然的神色变得凝重,轻轻呼出了一口气,却没有说话。
唐易突然想起了那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对了,他还送了鬼叔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上面签着自己的英文名,花体,詹姆士!”
陆知行居然苦笑,“早知道,不让你问这最后一个问题了!”
第217章 龟甲骨戒
唐易没有说话,而是继续看着陆知行。既然他说了,可以问最后一个问题,那么就没有不回答的道理。
果然,陆知行顿了顿,开口道:“那不是花体,是哥特体,要比花体难写得多!”
确实,哥特体这种英文字体,是要比花体难写。哥特体本来是古代教会用来抄写的一种艺术字,中世纪的神学文献当中比较多见。当然,现在也能见到,不少英文报纸的标题就是用的哥特体,最出名的,就是纽约时报的报头。
“这么说,你认识这个姓罗的高手了!?”不过,唐易当时说花体,只是笼统大概地一说,现在哪有功夫去想这个?一见陆知行知道这事儿,连忙问道。
陆知行看了看唐易,终于说道:“其实这个问题,你算是已经问过了。”
嗯?唐易一愣。
不过仔细回想了一下之后,他终于明白了!便点点头,对陆知行说道:“好吧,我现在回答你的问题。”
陆知行见唐易明白了,心想这小伙子的反应倒快。
唐易想的却是:这普通话的普及,是多么有必要的一件事啊。
明明是姓“陆”!这鬼叔发音不准确,却偏偏说成了姓“罗”!而且那张化学元素周期表上